晋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关于对市八届人大会议第17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7-24 发布机构: 晋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尊敬的白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绿色低碳转型力度大力发展转型金融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

自2012年12月我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以来,围绕低碳产业体系构建、重点节能提效、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生态城市森林增汇等工作,我市对绿色金融的实践,经历了从概念提出到探索实践再到初显成效的发展历程,绿色金融有力地助推了全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

2022年,市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我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持续监测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情况以及拓宽绿色金融融资渠道”等,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之后,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晋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绿色贷款评价指南》等,绿色金融的重点支持领域、工作机制和支撑体系建设内容逐步明朗。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贷稳步发展。

(二)绿色投融资规模稳步增长

绿色信贷方面2019年以来,全市绿色信贷余额稳步增长,绿色信贷余额占同期贷款余额比重逐步上升,由2019年占比不足2%上升到2022年末的6.77%。特别是2022年末,全市绿色信贷余额136.92亿元,比2018年末多90.03亿元,增长了近2倍。

绿色债券方面2018年,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通过交通银行为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及其子公司华昱煤化工公司发行3只绿色债券,共35亿元;其中,华昱煤化工公司发行的“G18华昱1”是全国煤化工行业首单绿色债券和我省首单非公开发行绿色债券;目前,市国投公司有10亿元绿色私募债取得上交所批准,预计在年内完成发行。绿色保险方面传统绿色保险有效覆盖,2022年末,林业风险保障40.48亿元、农业风险保障98.62亿元,天然气汽车、新能源汽车保险保额315.99亿元。新型绿色保险不断探索实施,主要险种环境污染责任险提供风险保障3.81亿元。我市还创新开展了古树名木保险以及野生动物致害险等涉绿保险品种。绿色基金方面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完成对3家企业及2支子基金的投资,形成规模6.01亿元的太行煤成气产业投资基金、2.53亿元的能产煤成气投资基金以及乡村振兴产业投资基金;开发区、阳城、高平设立了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泽州县正在开展基金设立,各级基金支持了蓝远快递物流产业园、同耀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等绿色项目,并持续加大对煤层气产业、绿色农业、光伏产业的投资。

(三)绿色金融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人行晋城市中支建立“白名单企业名录”“绿色企业名录库”,加大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的投放,完成授信审批13笔、授信金额131.4亿元。驻地各银行在信贷规模、执行利率、贷款期限、审批效率方面用好上级行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工商银行单笔信贷审批权限由10亿提升至15亿,审批时限由3个月缩短至1个月,支持光伏项目贷款18.42亿元利率低至3.5%。

2022年末,绿色信贷支持清洁能源产业余额82.82亿元,节能环保产业22.97亿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18.74亿元,生态环境产业9.88亿元;支持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余额76.37亿元,采矿业25.89亿元,制造业5.54亿元,建筑业4.74亿元,有效支持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中心城区河道生态修复及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煤层气产业和光伏风电项目等。

(四)绿色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绿色信贷战略方面,农发行制定绿色信贷授信政策,在行业准入环节,严格执行环境和社会风险“一票否决制”;在审查审批环节,将节能环保情况作为贷款审批的必备条件之一,把环境评价报告作为贷款申报的必备材料。建设银行陆续在定价授权、审批授权、内转价格、经济资本等方面制定差别化战略支撑体系。组织体系架构方面,沁水农商行按照“投向绿色、授信绿色、产品绿色、渠道绿色、服务绿色”的发展思路,运用“绿色信贷+”理念,构建绿色金融业务组织架构和专业人才队伍,创新绿色金融业务管理模式。

金融产品体系方面,农信系统推出农户通、存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等品种,满足小微绿色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晋商银行推出了“绿贷通”“绿直融”“绿创融”“绿票通”等“绿系列”产品体系。浦发银行晋城分行通过“大温差技术”,创新支持“热电联产”,为市热力公司批复项目贷10亿元。内部考评体系方面,农业银行建立完善绿色信贷考评体系,设置绿色信贷增速、涉及环境和社会风险客户用信等考核指标,加大对绿色信贷业务的考核力度。邮储银行将绿色贷款增速、绿色融资增速、绿色贷款占比、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占比等纳入经营绩效考核,与绩效薪酬挂钩。

二、存在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市低碳转型虽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正如您提出的政策引导、协调作用发挥不够、绿色、低碳市场主体认定不足、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相对缺乏等也正是当下影响转型金融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根据目前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金融办将联合人行、银保监、发改委、工信局等相关单位及全市金融机构共同推动工作进展:

(一)加快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成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接国家绿色金融标准,参考先进地区工作经验,启动绿色金融区域化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按照重点突破、兼顾一般的原则,依照《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先行对煤炭、煤层气、钢铁冶铸、电力等重点产业领域,研究绿色融资主体认证方案。在形成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工作领域,制定分领域的绿色融资主体认证方案。各金融管理部门严格做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融担、绿色基金等统计工作,强化运行监测,提供决策参考。

(二)搭建绿色金融数据共享体系整合各有关部门的信息数据资源,依托省“绿晋通”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三晋贷款码”融资服务平台、省征信平台等,建立具备绿色支持政策、绿色项目名录及绿色信息、绿色金融产品等多种数据融合的信息共享平台。行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及绿色企业定期进行数据更新、信息披露,实现绿色政策、绿色项目、绿色融资精准对接。研究制定量化工作指标,分析研判绿色低碳发展的金融参与度和贡献度,为考核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依据。推动各单位协同共享绿色项目建设审批手续,特别是土地、环评等手续的办理,做到与金融机构的调查办贷、资金投放等进度相匹配,确保金融机构及时对接完成绿色企业(项目)的融资需求。

(三)建立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成立由职能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组成的绿色金融发展联席会议,多向、多元沟通解决绿色金融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加快绿色重大项目推进建设力度。有效整合发展改革、工业信息、生态环境、能源、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部门的企业涉绿信息,强化融资主体认定和贴标管理工作,建立绿色金融发展企业(项目)库。常态化开展政金企对接工作,建立绿色项目融合性谋划包装机制、绿色金融项目对接机制、绿色项目融资问题反馈机制,不断提升绿色项目融资的对接效率。

感谢您对晋城金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予以关注,以使我们推动和改进各项工作。

负 责 人:

承 办 人:殷冬梅

联系电话:0356-699026

                   

晋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