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科学技术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晋城市科学技术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4-05-08 发布机构: 晋城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市科技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五次全体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两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构建“1+5”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承担省定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目标任务: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倍增计划,2023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1家(市定争先进位指标为157家)。

2022年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35家,要完成市定争先进位指标任务需净增22家,同时现有135家企业中有31家三年到期须重新认定,综上要完成市定争先进位指标任务我市需53家以上企业通过认定。

根据省科技厅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安排,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自5月初启动以来,经前期摸底排查、深入发掘、主动服务和重点培育,经市、县科技部门材料初审和实地核查,全年三批申报工作已全部结束,共组织推荐全市84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新申报58家,到期重新认定26家)。2023年,共有61家通过专家评审和综合审查。最终完成认定162家,超额完成省定151家的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和市定157家的争先进位指标。高企绝对数排全省第6;任务完成率107.68%,排全省第4;增速20%,排全省第2。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244家,同比增长27.7%。

(二)年度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聚焦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

(1)统筹推进全市创新生态建设工作。结合市政府工作报告任务要求和我市工作实际,高标准编制了《晋城市创新生态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6个方面18项重点工作任务,以市创新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印发实施。

(2)扎实开展“十四五”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制定了《晋城市“十四五”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规划》中期评估方案,并将各项指标任务分解至市直各单位、各县级科技部门,完成规划的中期评估报告,确保了规划的实施;完成了《山西省“十四五”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规划》和《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23年远景目标纲要》涉及科技创新工作的中期评估。

(3)大力优化科技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专项检查工作。制定《2023年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六定”“四清单”和优化营商环境省反馈共性问题自查整改清单,根据整改情况定期报送工作台账。完成《市科学技术局市场主体倍增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和《山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整改情况报告,常态化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国评省考资料收集完善工作。积极报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其中《优化入企服务规范 全方位服务支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入选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典型经验做法。

2.聚焦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提升“1+5”现代产业体系创新牵引能力

(1)新立项省级科技重大项目12项。截至目前,我市共新立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2项,其中山西省重大专项2项,省成果转化引导专项2项,省重点研发计划4项,省金融专项4项,已顺利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立项省级科技重大项目5项”的任务。新立项省级项目获得省级科研资金支持2507万元,目前已下达1092万元。

(2)组织开展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组织2家企业(康硕集团、光机电研究院)申报2023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天巨重工、晋煤技术研究院2家企业申报2023年度中央引导地方计划;组织泫氏、金鼎高宝钻探等7家企业申报2023年度山西省科技金融专项(贷款贴息),立项4项;组织晋城大医院、晋城市人民医院等单位申报省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等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自由探索类)36项,20项通过了形式审查,最终通过省厅认定有8项,其中山西科技学院4项,晋城市人民医院2项,晋城大医院2项;组织我市14家单位申报2023年度省科普宣传专项项目17项,其中山西潞安府潞绸织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高平神农炎帝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申报的2023年度省科普宣传专项科普基地能力提升项目已在省科技厅网站公布立项;组织山西百孚百富生物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晋城市卧龙湾康养小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省级科普基地,进入最终考察评审的有2家,已对其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正在等待最终结果;组织晋城市光机电产业研究院申报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项目。

(3)积极组织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立项。完成了2023年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高新领域)和市级科技研发计划(农业与社发类)的项目申报指南编制、项目申报、项目评审及立项等工作。2023年市级重点研发计划围绕煤层气、煤炭、铸造、光机电、数字经济、医疗卫生、粮食育种等方面,立项57项,共计下达资金439万元。

3.聚焦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基础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

(1)积极推动“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山西分中心落地晋城。依托我市光机电产业研究院已建和在建的半导体激光器芯片中试项目和第四代半导体全要素平台,积极推动组建“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山西分中心。目前,中心建设方案已编制完成并呈报科技部,已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咨询论证,正在等待正式批复。

(2)积极推动重点实验室建设。成功重组煤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经体系化布局、主管部门组织推荐、专家咨询评议,按照要求及时上报组建方案和视频答辩汇报材料,现已成功重组煤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进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行列。我市目前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积极推进先进半导体光电器件与系统集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按照与山西省科技厅签订的计划任务书,实验室建设正常推进,实验室四大方向的开放课题已完成合同签约。

(3)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省级科研平台。组织指导我市青禾晶元(晋城)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康硕(山西)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申报省级中试基地,康硕(山西)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申报的山西省高端装备轻合金快速成型中试基地被认定为省级中试基地。加大创新平台培育指导,支持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兰花华明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泫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晋城天成科创股份有限公司4家企业申报省技术创新中心。

(4)加大“双创”平台培育力度。组织开展2023年省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工作。根据省科技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山西省省级众创空间认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共组织7家单位申报省级众创空间(新申报5家,复审2家),1家单位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组织14家企业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比赛。山西森鼎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高品质不锈钢纤维生产”项目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二等奖,晋城市聚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简文AI,用文字点燃创意!”项目获得三等奖。

(5)组织开展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工作。经组织申报、审核、实地考察评审等程序,山西禹珈豪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2023年度市级技术创新中心。

(6)大力培育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扎实推进省、市新型研发机构培育认定工作。新认定晋城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北科乾通储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推荐山西沁和绿色智能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晋城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2家单位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制定《市科技局关于2022年度省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推荐单位评价工作方案》,组织专家对我市辖区内的省新型研发机构(光机电产业研究院)开展绩效评价推荐单位评价工作,推荐晋城市光机电产业研究院为“优秀”单位。

4.聚焦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不断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扎实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在积极开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申报工作的同时,通过持续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构建科技型企业梯次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44家企业通过省、市审核,经公示后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增长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和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2)引导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通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等工作,引导、鼓励和支持全市科技企业持续开展自主科技创新活动。2022年全市135家高新技术企业共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683项,投入研发费用总计12.13亿元,当年获得专利授权374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0项。同时,从今年已通过线上审核的2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填报数据来看,2022年共投入研发费用3.32亿元,共计拥有知识产权1841项,其中I类知识产权90项,II类知识产权1751项。

5.聚焦引育高水平创新人才,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1)积极开展市校合作。为进一步深化市校合作,搭建高校学子与晋城发展“双向需求”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局先后两次外出赴省内外高校对接,全方位宣介晋城,吸引集聚一批高校优秀学子助力晋城高质量发展。4月14日,走进四川大学开展了晋城市“引凤兴晋·城就未来”主题宣介活动,宣介了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装备制造、文旅康养等行业,涉及53家企业单位94个岗位226个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引才需求。6月28日,赴太原理工大学开展科技领域市校合作对接活动,我市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高平科兴南阳煤业有限公司和暗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与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签署了科研项目合作协议。8月15日,成功举办2023年深化市校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大会共发布科技成果216项、企业技术需求63项,15个项目现场签约。

(2)扎实推进“两大基地”建设。新认定晋城天成科创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为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认定山西北科乾通储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2家企业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将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建设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继续列入差异化考核内容。根据省科技厅下发的两大基地任务赋分标准,制定我市具体赋分办法。先后召开2次工作调度会,对任务及赋分标准进行解读,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目前,我市共有24家单位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签约24个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项目,其中省外10个、省内14个。已落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8个,转账金额达1027.36万元,落地项目数已经超出去年数量。

(3)认真实施科技研发人员倍增计划。科技研发人员倍增工作被列入全市2023年度差异化考核指标。按照指标要求,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每万名劳动力(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年均增速20%以上,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以来,一是围绕加快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进科技型企业倍增提质、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等重点工作建立工作台账,清单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加大督促推进工作力度,及时收集总结工作进展情况,按时向13710报送工作月进度表。三是与市统计局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定期进行沟通对接,确保及时获得相关数据信息。截至12月,2023年科技研发人员数据尚未发布。根据差异化考核年终评估来看,若以2020年数字为基数,2022年全市每万名劳动力(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比2020年增长65.7%,2021、2022年两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32.9%,超过年均增长20%以上的目标要求。

6.聚焦科技政策落实落地,大力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1)积极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各项优惠政策。一是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全市135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共计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4.40亿元,其中所得税减免优惠3.08亿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1.32亿元。二是认真落实《晋城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和《关于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要素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试行)》,下达2023年度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项目资金共计909.7万元。三是积极帮助企业申报落实省、市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奖补资金。组织2022年符合条件的60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省级高企奖励,奖励资金共计380万元,目前已全部下达;对我市40家企业下达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资金680万元,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下达市级入库奖励资金126万元。

(2)做好山西省科学技术奖相关工作。3月省政府发布了2022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我市8个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主持完成5项,参与完成3项),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省企业技术创新奖。其中由我市推荐的山西省晋城市大数据应用局主持完成的“城市泛在智联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3年组织12个项目(单位)申报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省企业技术创新奖1项。目前,8个项目已通过形式审查进入专业评审。

(3)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券工作。按照省科技厅对科技创新券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执行情况,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晋城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细则(试行)》(晋市科字〔2018〕2号)进行修订,进一步扩大了创新券政策覆盖范围,更好地发挥创新券对广大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根据修订后的《晋城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细则》(晋市科字〔2023〕6号),认真组织实施。通过认真梳理企业需求、深入企业宣传指导、强化专题培训、开展政策解读,共组织全市24家企业申请使用创新券,进入兑付审核的企业10家,申请兑付资金达到69.38万元,申请兑付的企业数量和资金额度均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截至目前,已确定7家企业进行创新券兑付,兑付额度为22.38万元。

(4)举办2023年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围绕“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主题,组织举办2023年晋城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通过开展高校科技成果推介对接、举办专题培训、送科技进农村、送政策入企业、送科普入校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尊重科技、学习科技、应用科技的热潮。

(5)举办科技大讲堂。围绕“1+5”产业体系,定期举办“科技大讲堂”。今年以来,共举办了两期科技大讲堂,第一讲邀请太原理工大学汪成文副教授以“电液驱动技术发展与应用”为主题进行专题授课,第二讲特邀太原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张继龙教授就“科技创新券解析及应用案例”作专题讲座。全市线上线下近二百余名科技管理人员、企业科技人员参加大讲堂活动,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7.聚焦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1)新增2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我市“高平市生猪产业科技示范园”和“陵川县中药材产业科技园区”2家正式通过验收,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2)完成2023年“三区”人才选派工作。积极组织陵川县、沁水县申报山西省科学技术厅针对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设立的“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并组织“三区”人才在贫困县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已分别为陵川县、沁水县选派“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15名,在两县开展科技服务36次。

(3)积极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完成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轮换工作,新老队员工作交接完成。大力推进产业帮扶,购买5000株连翘苗对35户连翘种植户进行补植,为新庄村产业发展助力。

8.扎实稳妥做好农村分布式光伏项目补贴工作

按照市政府分期分批兑现落实补贴资金的安排,在组织各县(市、区)认真核实的基础上,于今年一季度对全市2017年8月之后未经安装公司担保贷款的3632户农户(含农业合作社)下发了光伏补贴资金2512.25万元,本批资金下达后未经安装公司担保贷款安装的光伏项目的安装补贴已全部发放到位;根据市政府2月17日光伏补贴专题会议精神,由政府办推动各县(市、区)成立以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专班,对本地区光伏补贴相关情况进行了核查核实,并由市政府办、市科技局、市能源局、银保监会晋城监管分局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深入各县(市、区)入户实地调研和督导,确保农村分布式光伏补贴项目合法合规,进一步保障农户利益;市政府于6月21日下发通知,按照相关工作安排,由各县(市、区)光伏专班对自查、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排查和全面整改。截至目前,城区、泽州县、陵川县和沁水县整改已基本完成,高平市和阳城县正持续推进中,下一步将根据整改进展情况稳妥安排资金下达。

9.扎实做好科技研发基地运营管理工作

一是有序推进项目验收及决算工作。组织推进科技研发基地工程的竣工联合验收决算工作,与各施工单位沟通协调报送结算审核资料,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二是加强日常运营管理。通过完善制度、建立台账、加强巡检、按期年检、持续改造、及时换修等方式,不断提升科技研发基地的日常运营管理水平,改善工作环境,确保各项设备完好运行,生产持续稳定。三是全面盘点园区固定资产。严格做好固定资产登记、领用、维护、借出、归还、报废、盘点、巡检等日常管理工作,对园区固定资产做了全面盘点,制作粘贴了资产卡片,完善了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四是持续开展园区安全稳定工作。先后组织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电梯应急救援培训演练、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活动以及消防器材实操性培训等多项安全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园区广播、大屏显示等方式宣传消防安全知识。认真落实消防设备设施整改,确定应急预案编制,提高了基地全体职工及服务人员和入驻单位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了全体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保障了基地各项工作的安全稳定。

10.其他重点工作

(1)深入开展大调研课题研究。市委确定的“12+17+X”调研任务中涉及我局29项,我局将任务细化分解至各科室,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紧扣主题扎实开展调研,形成“一方案一报告三清单”,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对策。

(2)做好科技服务业监测工作。2023年1-10月,我市科技服务业营收6.68亿元,同比增长5.14%。预计全年仍然保持正增长。

(3)认真做好技术市场工作。技术交易情况:截止2023年11月30日,全市完成技术合同交易354项,成交总额为225092.46万元。其中输出技术合同1项,成交总额650万元;吸呐技术合同353项,成交总额224442.46万元。技术合同登记情况:截至目前,共登记13项商业技术合同,技术交易额达到1034.8万元。

(4)认真完成科普统计工作。根据山西省科技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山西省科普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组织市直相关单位、学校、各县市区科技部门450余家单位实施开展科普统计工作,全面了解我市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活动以及创新创业中的科普等6个方面的科普资源概况。统计报表及汇总表已按时上报省厅。

(5)深化科技文献服务。认真落实与山西省科技情报与战略研究中心签订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太原服务站和山西省综合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晋城服务网点协议,积极推广科技文献服务。深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光机电产业园开展科技文献服务推广活动,与多家企业达成了服务意向。同时结合晋城服务网点的建设和运营,打通科技文献资源和创新主体之间的服务通道,建立完善的科技文献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为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科技研发活动提供高效有力支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继乏力

受我市产业结构和人才短缺等因素影响,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数量较少,可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不足。传统产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慢,在研发费用占比、知识产权数量等关键指标上与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差距较大,可培育发展的企业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尽管近年来我市高企数量逐年增长,连续几年保持较高增速,但从各县(市、区)的反映以及实地调研了解来看,可能面临着后劲不足甚至断档的情况。

(二)研发(R&D)投入强度增长缓慢

2023年国家统计局全社会研发(R&D)经费公告表明,全国2022年R&D强度为2.54%,山西省为1.07%,排名全国24位。而我市2022年R&D强度仅为0.76%,在全省排名第6位,不达全省的平均数,近两年呈现连续下降趋势。这既有驻地省属国企改制原因,也从另一个侧面客观反映了我市近年来全社会科技投入和研发人员数量逐年下降、企业自身研发投入不足的现实。

(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短缺

我市人才总量约31.8万人,不足全省人才总量439.7万人的1/11。从人才结构来看,我市初、中、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6:3:1。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学校和医院等,而光机电、煤化工、煤层气、高端铸造等产业的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十分紧缺,无法适应我市产业转型需求。比如:这个问题在今年申报市级重点研发项目时就凸显出来,在申报的科研项目中,真正聚焦“1+5”产业体系的高质量的项目较少。

三、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市科技局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为目标,聚焦“六大战略定位”,围绕“669311”工作体系,进一步聚焦问题短板,拉高工作标杆,强化担当落实,全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科研项目支撑抓落实。聚焦构建“1+5”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我市的煤层气、光机电等重点产业,积极谋划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在市级科技计划上,提前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凝炼项目指南,力争实施一批高质量的科技计划项目,真正提升我市的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是强化创新平台提质增效抓落实。坚持“强产业、补短板”,在持续推进现有省级创新平台做强做优的基础上,科学布局,梯次培育,在重点产业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一批创新平台,推动创新平台提质增量,持续提升基础科研能力和原创科研水平。

三是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倍增抓落实。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 ,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支持帮助企业积极开展技术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在确保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省定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高企数量质量双提升。

四是强化创新人才引育抓落实。积极推进“两大基地”建设,努力争取省科技厅在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平台建设上向我市倾斜,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开展“两大基地”建设,主动对接省内外高校,全方位宣介晋城,吸引集聚一批高校优秀学子助力晋城高质量发展。

五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抓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的“66831”工作体系中,将“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作为八大抓手之一。围绕全省工作要求,大力实施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行动。常态化收集企业技术需求,与相关高校对接并汇集高校科技成果,通过召开深化市校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真正搭建起市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六是强化组织保障抓落实。强化创新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形成整体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机制保障,不断激发全社会科研动力和活力,全面优化创新“软环境”。持续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确保科技创新各项政策取得落地落实,牢固树立激励创新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