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晋城市能源局2025年工作重点

发布日期: 2025-03-20 发布机构: 晋城市能源局

总体要求: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聚焦建设能源革命的领跑城市战略目标,深入开展“十大行动”(煤炭经济稳增长行动,煤炭与涉煤制造业、服务业协同发展行动,煤层气就地转化利用提升行动,煤炭产能提升行动,煤矸石洗选企业清理整顿行动,新能源项目建设攻坚行动,能效提升行动,减煤降碳行动,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规范提升行动,绿电产业园区试点示范建设行动),系统推动“十个方面”项目建设(煤炭:矿井建设、技术改造、智能绿色开采、洗选。煤层气:资源开发、基础设施。电力:新能源、“三改联动”、电网、储能)。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

一、聚焦规划引领,深化“十五五”战略布局

抓好“十四五”胜利收官。梳理“十四五”能源规划完成情况,制定“目标-进度-问题”三张清单,实行指标任务动态监测,巩固提升预期完成指标,专项攻坚短板弱项,确保“十四五”目标圆满完成。

抓好发展课题研究。对接省级做好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关键问题、煤炭基地布局与产能平衡、煤层气和煤矿瓦斯利用、能源结构调整与新能源供给消纳等研究工作,科学论证能源总量、结构、布局、改革、创新等重大问题,为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能源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抓好“十五五”谋篇布局。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五对重要关系,突出上下衔接耦合、重大问题研究和重大项目实施,精心组织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

二、聚焦经济增长,强化产业协同发展

实施煤炭经济稳增长行动。均衡组织生产,稳定煤炭产量,杜绝“前松后紧”、大幅波动现象。优化储运体系,推广兰花、科兴、阳泰经营模式,鼓励储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中长距离煤炭铁路运输比例。签足签实电煤中长期合同,积极参加全国煤炭交易大会,适时开展无烟煤推介会,拓展销售渠道。

实施煤炭与涉煤制造业、服务业协同发展行动。系统梳理煤矿企业2025年产品、服务采购需求,为重点涉煤制造业、服务业与煤炭企业深入合作搭建交流平台。探索形成有效机制,力争合作成果提升10%以上。

实施煤层气就地转化利用提升行动。指导市属煤层气投资开发公司参与煤层气管输运营、转化利用项目建设,优化气源调度体系。推动聚力民生储气调峰项目建成投运。统筹液化企业生产,提高运行效率。鼓励开展乏风瓦斯氧化和低浓度瓦斯直燃制热项目建设,确保瓦斯利用率稳定在60%以上。

三、聚焦能源安全,提升供给体系质量

实施煤炭产能提升行动。全力推进“四个一批”工作。对符合产能核增条件的煤矿“应增尽增”“能增快增”,推进华阳、裕兴煤矿完成产能核增后手续办理,增加产能90万吨/年;创造条件推进固隆、盛泰、神农、宏祥等煤矿产能核增,力争增加产能150万吨/年。加快9座在建矿井建设,力争2027年全部进入联合试运转,释放有效产能2180万吨/年。

实施煤矸石洗选企业清理整顿行动。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按照“整合重组一批、规范完善一批、转型发展一批”原则,推动长期停产且复产无望的洗矸企业退出,有发展意愿的向储配煤厂转型,对具备生产条件的洗矸企业完善相关手续,推动煤矸石洗选行业规范发展。

实施新能源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夯实土地、电网接入等要素,建立“标准地”项目储备库,完善项目申报基础。强化专班联动,加快存量项目办理速度,尽快建成并网,对投资不积极、进展缓慢的项目坚决予以废止或核减规模。落实“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要求,做到“有型有范、有模有样、留白留绿”,高质量推动项目建设与景观风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

四、聚焦“双碳”目标,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实施能效提升行动。开展重点企业能效核查,推行“能效诊断+节能改造”模式,系统排查薄弱环节,针对性开展节能技术升级,2025年完成投资46亿元以上。煤电行业度电煤耗力争降至300克/千瓦时以下;合成氨企业固定床升级改造完成后,能效达到标杆水平;钢铁水泥行业重点开展生产流程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回收利用。

实施减煤降碳行动。严格落实新上项目煤炭消费等量减量替代制度,建立存量项目用煤预算管理体系,通过节能技改压减煤炭消费量。煤电行业加强优质煤使用,探索掺烧生物质、助燃剂、煤矸石等减煤降碳新途径;煤化工行业高水平开展蒸汽梯级利用,深挖余热余压利用潜力,着力压减燃料用煤消费量;钢铁、水泥及其他行业积极深挖“电代煤”“氢冶金”“余热发电”潜力,主动开展碳减排相关经济效益评估,争当全国全省低碳标杆企业。

实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规范提升行动。“向前看”抓发展,中心城区建成30个“统建统服”示范小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科学布局电动重卡充(换)电站,公共机构、乡镇、行政村及太行旅游一号公路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新增公共充电桩2000个,桩车比动态保持在1:6。“回头看”抓规范,深入开展存量设施专项整治,大力推广“示范站”,精准打造“标准站”,重点帮扶“提升站”,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管理运营水平。

实施绿电产业园区试点示范建设行动。引导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企业利用存量建筑物屋顶、墙体、空地等闲置空间建设分布式光伏,支持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支持推动晋城经济开发区、高平开发区等开展绿色低碳园区建设,引导园区与存量新能源企业签订供电协议,提升绿电就地转化利用水平。

五、聚焦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煤炭行业抓好矿井建设、技术改造、智能绿色转型、洗选四方面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东大、里必、郑庄、龙湾、车寨5大矿井,羊泉、上孔、永安宏泰、芦河4座重组整合矿井建设;加快推进沟底500万吨/年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力争三季度开工。实施下组煤延深、新建风井等34个技术改造项目,新庄、朝阳下组煤延深项目竣工,推动煤炭可持续开采。新建智能化煤矿15座,12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智能化煤矿建成率达到80%以上,米山、苏村绿色充填开采项目竣工。唐安、伯方、大阳、东峰洗煤厂改扩建项目实现开工,苏村洗煤厂竣工投产。

煤层气行业抓好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两方面项目建设。已动区实施加密布井,弥补产量衰减;低产区实施老井改造和薄煤层资源开发,实现煤层气“应采尽采”。新增钻井244口、投运井283口,确保煤层气地面抽采量达到60亿方以上。聚力民生储气调峰项目力争10月份建成投运。力争2025年液化能力提升至805万方/日,储气调峰能力提升至2.5亿方。

电力行业抓好新能源、“三改联动”、电网、储能四方面项目建设。按照“全容量并网一批、新增并网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要求,重点推动广东粤电等5个项目(72万千瓦)全容量并网、科源等6个项目(57万千瓦)新增并网、浙江运达等6个项目(49万千瓦)开工建设。按照“一厂一策、一机一策”原则,抓好阳城电厂4#、7#机组深度供热改造,增加供热能力1200万平方米。开展电网建设和配电网改造提升,新增变电容量72.8万千伏安,新建线路1058.2公里。推动沁水抽水蓄能项目(120万千瓦)尽快完成项目核准及开工前手续办理,必要时采取“腾笼换鸟”等措施盘活项目。推动陵川山西国际能源新型储能项目三季度开工。

六、聚焦创新增能,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加力扩围大规模设备更新。抢抓政策机遇窗口期,聚焦煤矿智能化建设、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智能微电网建设、智慧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新技术新装备,谋划实施一批技术可行、贴合实际、适度超前的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项目。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政策力度,将符合条件的能源领域设备更新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范围。

加强先进技术装备示范推广。开展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走出去,引进来”活动,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攀亲结缘”,深入开展能源领域课题合作。总结凝练王坡煤矿智能化、长平煤矿无机柔性封孔高浓度瓦斯高效抽采等试点示范项目做法,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强化能源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标准牵引作用,加强对煤炭、电力、节能等领域标准化实施应用,最大程度释放标准化效能。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省级能耗能效、低碳技术、设备技术等标准制定,提升产业竞争力。继续发挥煤层气标委会作用,加强煤层气领域标准宣贯和推广,制定2项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