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索  引 号: 11140500012420117H019/2020-00043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0年09月16日
标      题: 关于印发《晋城市2020—2021年小麦生产栽培技术意见》的通知
发文字号: 晋市农发〔2020〕91号 发布日期: 2020年09月16日

关于印发《晋城市2020—2021年小麦生产栽培技术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0-09-16 发布机构: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晋城市20202021年小麦生产栽培技术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白露已过,秋分将至,我市即将进入小麦适宜播种期,为了确保今年小麦秋播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面夺取我市2021年小麦的丰产丰收,现将《晋城市20202021年小麦生产栽培技术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9月16日

晋城市20202021年小麦生产栽培技术意见

小麦是我市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一大口粮作物。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愈演愈烈、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粮食安全尤显重要。为此,在20202021年小麦栽培技术上,要立足抗旱、避灾、夺丰收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栽培技术,推进有机旱作和标准化生产,加大科技含量,不折不扣地抓好以下八项关键技术,争取小麦的丰产丰收。

一、 实施科学耕作,提高整地质量

进行科学耕作,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对于机械化程度高、土壤肥沃、地面平整的土地,要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回茬麦田要成一块收一块,并在收获后,及时秸秆还田,努力做到“切碎、撒匀、深埋、压实”,结合深松深耕,合理施肥,随犁随耙,消灭坷垃,踏实土壤;对于我市重点推广的宽窄行探墒沟播栽培技术,前茬作物收获后,可以硬茬直接施肥、播种;水地麦田,做好对水利设施的维修和保护,在小麦播种时,要视土壤墒情,浇好底墒水。在整地上,要坚决杜绝用旋耕机耕后直接播种的做法。对连续旋耕2-3年麦田要进行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要达到25cm以上,耕后及时耙实耙平。播种时要随播随压或播后适时镇压。总之,要通过科学耕作,打破犁底层,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保肥的能力,为小麦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

二、 优化品种结构,因地制宜选种

因地制宜选择优种,适当发展优质专用品种。要根据当地土壤、气候、栽培习惯,科学选用抗旱节水、抗病抗逆的本地骨干品种。选种时应注意:一是要选择冬性、半冬性品种,防止冻害损失;二是要杜绝旱地种植水地品种,以免大旱之年造成较大损失;三是要稳步推进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示范推广,推动优质强筋、中筋单一品种规模种植。我市小麦品种可划分为冬性品种生态区和半冬性品种生态区两个区。冬性品种生态区包括城区、泽州、高平、陵川的大部、阳城的西部山区乡镇、沁水的东北部山区乡镇。此区适宜品种为:扩浇地和水地主干中麦175,可搭配杂交品种京麦179等。肥旱地以长麦251为主,搭配长6359。一般旱地主干长6878,泽州可搭配泽优1号、晋麦93和晋麦98号;半冬性品种生态区包括阳城、沁水大部(除冬性区外的地区),陵川县马圪当乡和古郊乡的锡崖沟村。此区适宜品种为:水地主干鑫麦296、济麦22、良星99。旱地主干临旱536、晋麦79号、运旱805。

三、加强种子处理,绿色防病治虫

把好种子处理关。凡是实行统一供种的,要进行种子包衣。在包衣剂的选择上,要以防治红蜘蛛、麦蚜、锈病、白粉病、地下害虫为主的包衣剂为首选。对自留种的村及农户,要以村为单位,建立拌种站,统一拌种,保证种子不处理不下种。对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发生较重地块,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拌种。一般病害发生较重麦田,可选用戊唑醇(立克秀)或三唑酮(粉锈宁)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麦田,可选用辛硫磷乳油进行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辛硫磷乳油+三唑酮乳油或戊唑醇湿拌剂复合拌种,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随伴随播,不可久置。

四、提高播种质量,适期适量适墒播种

适期适量适墒播种是我市小麦丰收的一条重要经验。但近年来,部分群众盲目认为,播种早、播量大就能高产,以致于出现了冬前旺长或冬前拔节,导致越冬死苗或者返青后出现弱苗的现象,这种现象年年强调年年有,在今年播种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指导力度,尽量克服。在适播期的确定上,我市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即9月23日至10月7日。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出现暖冬现象,小麦的适播期也相应延迟到10月15日。在适播期内如果遇到降雨,导致播种困难,播期可推迟到寒露甚至霜降,农谚有“地不冻,只管种”。在今年小麦播种时,提倡各地在适播期内,应遵循先播山地,后播川地,先播旱地,后播水地,先播背阴地,后播阳坡地的原则;在播量上,要根据播期、品种特性、墒情、地力等情况具体考虑,在正常情况下,秋分播种,亩播量应掌握在9--10公斤(指在种子部门购买的包衣种子),以后每推迟两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值得注意的是瘠薄地、山地播量可适当增加;在播种方法上,大力提倡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和机、耧播镇压技术。

五、科学配方施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根据多年实践证明,麦田农家肥施用量大,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好,小麦生长正常,尤其在干旱年表现更为突出。我市在肥料的施用方面主要存在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化肥利用率普遍偏低等问题。在今年小麦备耕中,紧紧围绕我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按照“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理念,推进配方施肥替代农民习惯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在肥料的施用上,要根据亩产百公斤小麦需纯N 3公斤、P2O5 0.8--1.2公斤、K2O 2.5--3公斤的需肥指标,结合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科学确定亩施肥量,注意氮、磷、钾肥配合,平衡施用。高产田还要注意施用锌肥、锰肥等微量元素肥料。施肥方法上,要改过去撒施的施肥方法为肥料深施。旱地麦田要继续应用“一炮轰”的施肥方法,在播种时,把各种肥料一次性进行深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对于水地麦田,提倡底肥要足,追肥要适时适量,专用型小麦最晚追肥时间为开花期,通过追肥结合浇水,确保小麦不同生育期对水、肥的要求。并要积极试验、示范各种新型肥料,多途径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

六、推广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促进小麦提质增效

我市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耕地大部分分布在沟、坡、岭、梁上,水资源匮乏,季节性干旱严重,“水”是制约我市绿色优质高效小麦发展的“瓶颈”。虽然我们围绕“旱作”做了不少工作,但因规模不大,利用率低,效益一般。在今年的小麦栽培中,仍需把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一项重点,强化农水集约工程建设。要大力发展并积极推广管灌、喷灌、微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因地制宜推广有机肥增施、免耕少耕、宽窄行探墒沟播等技术措施,增强抗旱节水能力。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凡是水地麦田,要视墒情浇好底墒水、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等关键水,扩浇田要力争浇好“救命水”以及关键期用水,确保水地小麦能实现绿色优质高效高产。

七、进行综合防治,降低病虫草害损失率

近年来,在我市小麦生产中,红蜘蛛、蚜虫、地下害虫、锈病、白粉病、黑穗病、丛矮病等主要病虫害较为严重,部分地区麦田的草害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因此在今年的小麦生产中,在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上,要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确保小麦安全生长。一是要合理安排茬口,实行轮作倒茬,彻底清除地边塄后杂草,推广抗病品种,有效地消灭和压低病虫害的基数,减轻危害程度;二是要突出抓好播前种子的处理关,重点抓好种子包衣及药剂拌种技术的普及工作,把病虫害特别是地下害虫的防治做在播种之前;三是要普及推广小麦冬前化学除草技术,力争把杂草消灭在幼苗期,早春返青后拔节前,对所有麦田再进行中耕除草;四是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力争把病虫草害控制和消灭在点片发生初期,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草害对小麦生产造成的损失。

八、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我市小麦生产近年来出现的重种轻管现象越来越严重,部分地区的群众在小麦生产上出现了“两头见”的现象,疏于小麦田间管理,严重制约了小麦单位面积的产量与效益。在今年的小麦生产中,各县(市、区)要把加强小麦田间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通过综合服务和典型引路来引导农民从种到收实行科学管理。前期重点要抓好随播随镇(踩)压、冬前耙耱镇压、冬前化学除草、浇好越冬水、早春顶凌追肥、耙耱、中耕、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和预防“倒春寒”等工作,浇好起身拔节水;后期要抓好“一喷三防”工作,及时防治穗蚜、白粉病等病虫害,预防干热风;成熟期要及时搞好收打及安全防火等工作,力争2021年小麦生产实现绿色优质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