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索  引 号: 11140500012420117H019/2020-00048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0年09月24日
标      题: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0年晋城市冬小麦播种期和秋苗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晋市农发〔2020〕92号 发布日期: 2020年09月24日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0年晋城市冬小麦播种期和秋苗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0-09-24 发布机构: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我市冬小麦即将进入播种期,为有效减少麦田病虫菌源,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夯实来年夏粮丰收基础,现将《2020年晋城市冬小麦播种期和秋苗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方案,抓好落实。

附件:2020年晋城市冬小麦播种期和秋苗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方案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9月21日

附件:

2020年晋城市冬小麦播种期和秋苗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方案

我市冬小麦即将进入播种期。由于夏秋季我市降水明显偏多,待播麦田底墒普遍较好,田间生态条件在有利于小麦生长的同时,也十分有利于锈病、白粉病、黑穗病等病菌侵染和麦田杂草的生长。为有效保证全市小麦苗全、苗齐、苗壮,确保小麦安全生长,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防治策略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播种期大力推广抗(耐)病优良品种、合理布局、适时播种、科学施肥,做好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等工作;苗期加强田间杂草防除及病虫预防工作,切实压低病虫基数,前移防治关口,减轻来年防控压力。

二、防治对象

病害:小麦锈病、白粉病、黑穗病、根腐病、病毒病等;

虫害:地下害虫、麦蜘蛛、麦蚜、灰飞虱、麦潜叶蝇;

草害:婆婆纳、播娘蒿、麦家公、离子草等阔叶杂草及节节麦等禾本科恶性杂草。

三、目标任务

小麦秋播药剂拌种的总体目标是:全市小麦种子处理率达到90%以上,力争实现地下害虫、根部病害重发区全覆盖,坚决杜绝“白籽下种”。

小麦秋苗期病虫防控目标是: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红蜘蛛等重大病虫防治面积达到发生面积90%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9%以上。

四、主要技术措施

(一)播期农业控害技术

1.选用抗(耐)病虫优种,适期晚播。各地要结合当地小麦生态区和病虫发生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高产抗(耐)病虫优种,做好品种合理布局,防止品种单一化,有效减轻病虫危害。播种时期根据墒情,采取适期晚播,减轻苗期病害。多年实践表明,我市冬麦播期9月25日~10月10日为最佳播种期。

2.合理轮作倒茬,尽量深耕。在上年度小麦腥黑穗病以及节节麦、雀麦、野燕麦等恶性杂草重发区,实行3~5年的轮作,作物可选豆类、花生等双子叶植物,注意不要和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轮作。

3.加强种子检验,提高种子质量。近年我市小麦腥黑穗病及节节麦等恶性杂草在部分麦区发生严重。为防止小麦腥黑穗病及恶性杂草通过种子传播蔓延,各县(市、区)要加大对小麦种子的检验检测力度,确保我市市场销售的小麦种子不含腥黑穗病菌及节节麦、雀麦、野燕麦等杂草种籽。

(二)播期药剂使用技术

播种期各地要因地制宜,结合病虫发生情况,分类指导,科学应用药剂拌种、种子包衣、土壤处理等技术。

1.虫害预防。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用40%辛硫磷乳油,或50%二嗪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拌后堆闷4~6小时播种,以防治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区要采用土壤处理和种子拌种相结合,土壤处理可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均匀撒施于播种沟内,随后覆土。

2.病害预防。小麦腥黑穗病、根腐病等发生区,小麦种子必须经过杀菌剂拌种或包衣处理。拌种药剂可选用2.5%咯菌腈悬浮剂10毫升、12.5%硅噻菌胺悬浮剂4毫升、25%灭菌唑悬浮剂15毫升、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毫升或3%苯醚甲环唑种衣剂10毫升,加水0.3~0.4公斤,喷洒到15~20公斤麦种上搅拌均匀,晾干后即可播种,同时兼治秋苗锈病和白粉病。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区,采用吡虫啉处理种子,防治传毒昆虫,控制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的发生危害。

3.病虫联控。地下害虫、蚜虫、纹枯病、根腐病等混合发生区,可采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毫升+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毫升,加水0.3~0.4公斤,拌种15~20公斤,待表面水分晾干后即可播种。

4.药剂拌种注意事项。一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确定用药种类;二要准确掌握农药用量;三要注意拌种方法,如果既要用杀虫剂拌种,又要用杀菌剂拌种,应先拌杀虫剂,堆闷后再拌杀菌剂,随后立即播种;四要随拌随播,不可久置;五要严格遵守拌种操作规程,防止人畜中毒,有条件的最好实行统一拌种。

(三)秋苗期病虫防控技术

1.控制白粉病、锈病等叶部病害。当病株率达到10%以上时,建议选用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等药剂喷雾防治,严重发生田,应隔7~10天再喷1次。要用足药液量,均匀喷透,提高防治效果。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控要采取“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对策,把病害控制在发病初期。

2.防治麦蚜、麦蜘蛛等常发性害虫。当蚜株率超过5%,百株蚜量达到20头以上时,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噻虫胺、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当麦蜘蛛单垄尺行长达到5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辛硫磷、联苯·三唑磷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控制。

3.压低地下害虫基数。当麦田因地下害虫为害死苗率达到3%时,立即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200~250毫升加水2.5公斤,拌细干土30~35公斤拌匀,制成毒土,顺麦垄撒施防治。

4.冬前麦田杂草防除技术。麦田杂草最佳防治时期在冬小麦苗后3~6叶期,阔叶、禾本科杂草2~5叶期(2个分蘖前),基本出齐苗。防治播娘蒿、婆婆纳、离子草、麦家公、猪秧秧等阔叶类杂草,可选用50%吡氟酰草胺15克(封杀兼备)、或75%苯磺隆干悬浮剂每亩1.8~2克、或10%双氟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0克,兑水30~50公斤喷雾;也可选用85% 2甲4氯钠可溶性粉每亩5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防除节节麦,亩用3克/升甲基二磺隆油悬剂25~30毫升(加专用安全剂),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施。

施药时应注意:在正确选择除草剂种类的基础上,严格掌握用药量、最佳施药时期以及施药的温、湿度要求,一般施药在晴天且4天内无霜冻和大雨,中午光照好、气温为10~20℃使用最好,4小时内可基本得到吸收,用药时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6℃,避免由于低温影响药效并产生药害。

五、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督导检查。做好小麦播期种子处理和苗期病虫草害防控工作,对确保苗齐、苗壮、苗全,以及减轻来年麦田病虫草害发生至关重要。各县(市、区)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力争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力争做到统一发动、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同时有关领导和部门要加大对小麦秋播药剂拌种、秋苗期麦田病虫草害预防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加强物资储备与市场监管。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病虫情况,及早向政府汇报农药、药械等物资需求,并积极主动与农资等部门通力合作,备足备齐必要的药剂、拌种设备和防控机械等所需物资,以免贻误时机,造成工作被动。同时还要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强化农药、种子市场监督抽查,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药、种子的不法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和放心种子。

(三)加强监测预警与方案制定。各县(市、区)要在搞好麦田病虫系统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病虫监测预警力度,鼓励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病虫监测工作中来,扩大病虫监测范围,增加调查频次,准确掌握当地土传、种传病虫和苗期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在全面分析和准确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当地小麦秋播拌种、苗期重点防控对象、防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易被农民群众接受的防控技术方案。

(四)加强技术指导与统防统治。由于麦播期药剂拌种、种子包衣和土壤处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各县(市、区)要通过建立综合防治示范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培训基层干部、种田大户和科技带头人。要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草害防控的作用意义,及时将防控技术传递给农民。要组织植保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深入生产一线,“面对面”、“手把手”,现场培训、指导农民。要力争做到每个农户有一份防控技术明白纸,每个行政村有一位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防控技术明白人,每个乡(镇)有一名技术指导专家,确保防控技术落实到户、到田。同时,有条件的县要以乡、村为单位在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以植保专业防治队的形式开展“统一组织、统一调查、统一购药、统一拌种”,在加强小麦病虫防治工作的同时,要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积极推进农药减量,实现节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