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关于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23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7-20 发布机构: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王建国委员:

您提出的加快推进我市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步伐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议一优先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

2023年,晋城市工信局协调基础通信运营企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千兆城市”,晋城市7项指标中6项已完成,全省排名第三。截至5月底,2023年全市已新建5G基站842个,累计建成5412个。为着力改善农村通信网络,加快4G、5G和有线宽带建设,截止目前晋城移动开通5G基站310个,4G基站建设完成76个;晋城联通已新建开通农村4G基站364个,农村人口覆盖率达到99%,5G基站567个,农村人口覆盖率达到90%;晋城电信已完成178个行政村/自然村/小区的交付,覆盖用户3.9万;已完成10个重镇的千兆升级,交付XG-PON992个,覆盖用户3.17万具备接入千兆的能力。

二、关于建议二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城乡数据要素流动。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发展,强化统筹组织和政策支持,加快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1.推进农业农村数据库建设,建设晋城市农业大数据平台

2022年,依托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一期工程,开展了“数字农业 一图智控”项目,建设了晋城市农业大数据平台,并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建设了农业驾驶舱一张图,初步开发了数字底座用于数据注入和一体化整合,开发了农业数据的趋势分析、预警体系。目前该系统平台在城市云平台部署并稳定运行,已接入“农机”、“气象”、“大棚”、“城乡公交”、“蜂业”等维度数据,下一步将继续整合涉农数据,打破农业数据孤岛,有序推进农业整体数字化进程。

2.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

智慧农田建设:近年来,我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利用大数据、物联网、远程监控、红外感知等现代技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病虫害防控相结合,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2021年在高平、2022年在泽州、陵川三县(市)建设了3个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示范项目,总面积3800亩。配备智能农情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农田光照、降雨、风速等气象要素和土壤水分含量,精准分析墒情、雨情、虫情,为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农药残留、土壤退化等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发展智慧农机:晋城市“智慧农机”信息平台功能日益完善,软硬件配合日益成熟已在我市“城市云平台”部署建设完成,拥有数据决策、实时地理监控、机械作业查询、机械作业审核、作业调度指挥、行业大数据、全市动态数据、应急管理视频8大系统,实现了全市农机行业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权限管理、资源共享。

全市六县(市、区)为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安装终端3300多台,基本实现了大中型农机智能终端全覆盖;机具识别模块近6000套,涵盖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青储等作业机具。农机手普遍使用智能手机以APP和微信H5页面等方式进行作业端访问操作。农机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APP、H5页面和电脑端后台页面进行数据查询、审核等操作。

发展智慧种植业:在全市六个县(市、区)均布点了土壤墒情监测站、气象信息监测站点、农作物病虫监测设备。土壤墒情监测站可自动采集0-20cm、20-40cm土壤墒情数据,全市已建设25个,其中,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陵川县、沁水县各5个,主要安装在一些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气象信息监测站点可自动采集气象要素信息和土壤墒情信息,全市已建设11个,其中,城区1个,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陵川县、沁水县各2个。农作物病虫监测设备主要应用于病虫监测预警,全市在用设备约100台(套)左右。

建设无人农场:2022年,我市在高平市晨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成全省首个智慧无人农场。首期建设规模200亩,引进了智能无人拖拉机和无人联合收割机,在田间部署了虫情监测仪、墒情监测仪、小型气象站和高清视频监控终端,实现墒情、虫情、苗情和局地气象信息的在线化、数据化,并搭建了远程可视化管控系统和管理平台,达到农作物的精准化管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决策和无人化作业。

发展智慧畜牧业:生猪产业上,引入种猪繁育、环境控制、智能饲喂、生物安全、粪污处理、生产管理数据化等智能设备,在约20家养猪企业实现不同程度应用。特别是高平凯永养殖有限公司,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核心育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销售、科学管理等方面推行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利用大数据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以及基因组选育技术进行遗传评估,培育高端优质的大白、长白、杜洛克种猪和晋汾白种猪;采用信息化的设计与管理模式,实现饲料加工生产线全过程自动化;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晋城分公司签订5G+智慧养殖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打造5G示范智慧生猪养殖基地,实现数据可查、过程可视、疫病可控,并通过市场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对生产和交易提供数据依据;2022年年底,5G大数据中心——生猪养殖实时数据监测中心投入使用,有效解决养殖生产环节数据采集难的痛点。

养蜂产业上,2021年12月全省首个数字化智能蜂场在沁水县龙港镇柿元村“蜜蜂小镇”试点通过验收,引进智能化蜂箱,实现了蜂群信息采集、远程监控等功能,标志着我市传统蜂产业向数字化、生态化迈出了第一步。目前全市共建成数字化智能蜂场8个。

推进病虫害预报数字化:在全市推广应用智能化农作物病虫监测设备,目前全市在用设备约100台(套),其中普通测报灯(人工现场调查)80台,4G虫情拍照测报灯9台,远程性诱监测设备10台,远程物联网系统1套。智能监测设备的应用大大减小了基层植保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提高了病虫监测的准确率。

三、关于建议三推动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普及应用,畅通数字乡村金融血脉。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得到全面普及应用,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有力的金融力量。

一方面金融机构持续普及线上金融。依托互联网科技,各金融机构推出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农村居民在家就能办理各类金融业务。金融科技的应用大大减少了物理网点建设和服务人员的开支,快速为偏远地区的农民提供移动支付、投资理财、助农贷款等金融服务,破解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空间”制约。同时,依托灵活及时的扫码交易,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费用。移动支付已成为农村地区的主要网络支付方式,移动终端将农户和商户达到了无缝衔接。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有效整合涉农主体信用信息,创新优化农村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农业银行利用智能耳标、项圈、网关等物联网设备或畜脸识别等技术积极发展“物联网监管+动产抵押”模式;工商银行开展“兴农撮合”服务提升专项行动,目前已邀请沁水县十里八香、晋城市绿野生态、晋城市古陵山食品等34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兴农撮合”平台,并完成相关企业的信息发布;晋城农商行全力打造与农村“三资”监管、产权交易相配套的多维度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城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线上挂牌2181笔,成交1446笔,成交额6919万元,为集体增收1258万元,增收比例达到22%,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和社会反响。

同时,通过金融政策持续赋能乡村振兴。一是高质量完成“三晋贷款码”试点推广。“三晋贷款码”平台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快推进我省市场主体倍增工程金融政策落地,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融资类服务平台。试点期间引导银行机构上架31款金融产品,企业和个人用户注册后,平台系统可根据用户填写的贷款需求,自动匹配银行信贷产品,实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帮助涉农企业有效应对融资难题的目标,从而为涉农企业精准纾困,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市金融办、人行晋城中支、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出台《晋城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按照“政府+市场”双驱动思路,以涉农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价和应用为抓手,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为载体,在全市加快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信息、信用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助推作用,帮助涉农主体获得信贷支持,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人:  

联系电话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