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07-17 发布机构: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苏红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人才工作、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抓强抓实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服务等相关工作,推进各类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规模不断壮大,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夯实基础,不断加强引才引智工作。一是持续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队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运行工作的通知》,开展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评审,新认定3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截止2023年底,我市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44家、市级156家。同时为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23年申请贷款贴息资金800万元,扶持72个企业贷款贴息,通过实施市级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吸引撬动更多银行信贷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企业和农村建设。二是深入开展“双创”工作。2023年,推荐我市8家企业参加第七届“三晋新农人”大赛创业创新竞赛项目,山西中加裕农牧有限公司的中加联合育种项目荣获一等奖;山西鹿鸣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分子秸秆饲料项目荣获三等奖。组织我市9家企业参加“农行杯”第七届山西省农村创业大赛,山西皇城相府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皇城相府农林文旅康产业项目获一等奖;山西省星梦童年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沃泉星梦童年小镇项目、山西鹿鸣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梅花鹿乡村旅游项目获二等奖;陵川县附城镇丈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丈河森林康养农旅项目获三等奖;晋城市微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太行红绿主题游园暨万亩红薯产业科技发展园区项目获优胜奖。三是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出台《晋城市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各项目县通过县级政府网站发布招募特聘农技人员公告,经筛选后进行公示,确定46名特聘农技人员。其中,泽州招募19名,高平市招募18名,阳城县招募3名,陵川县招募3名,沁水县招募3名。四是常态化开展农技人员进村服务。出台《晋城市2023年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技术服务工作方案》,采取市级包县、县乡包村的方式进行技术服务。2023年共开展宣传活动1125场,受众宣讲人员24301人,遴选适合我市的优良品种242个,主推技术313项,主推技术和品种覆盖乡村累计1613个,主推技术、主推品种带动种植面积累计962941.5亩,主推技术、主推品种带动畜禽养殖358910头(只),解决农业生产难题724个,技术指导性新型经营主体3240个,技术指导农户14378户,培训23706人,在中央媒体宣传报道6次,省级媒体宣传报道16次,市级媒体宣传报道24次,县级宣传报道114次。五是精心组织专家基层行活动。结合我市“人才服务月”活动,2023年8月22日成功举办了晋城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基层行”活动。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到10名国家中药材产业体系专家参加,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和专家实地指导两个阶段进行。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搭建起了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的沟通桥梁,将有力推动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与科研成果有机融合,开展全方位协作与合作,助推我市中药材产业全链条提质增效。

二、强化培育,不断壮大本土人才队伍。一是扎实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紧密围绕全面支撑粮食、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和我市“6+3”特优产业全链条,按照“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者、高素质女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服务主体带头人、乡村治理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种养加能手技能提升五大培训行动,扎实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2023年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4038人。二是抓实产业带头人“头雁”培训。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实施2023年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通知》,有序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学员遴选和参训工作。2023年组织我市45名乡村产业带头人参加在中国农大、西北农大、山西农大举办的畜牧产业班和市县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班、休闲农业班、农产品加工仓储电商班。三是举办首届“新农人”技能大赛。2023年在全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实施之际,成功举办首届“新农人”技能大赛。首届技能大赛分别设置了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集体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组织奖。此次大赛以职业技能比拼竞赛的形式设置比赛项目,由6个县(市区)的6支代表队、50余名选手参赛。通过以赛代训、以赛促学,进一步推动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是抓实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突出需求、实践转化、扶持培育,不断增强培训培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带动性。紧紧围绕“选、培、育、带”的工作要求,遴选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衔接资金扶持项目经营管理者等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开展专题培训,2023年累计培训292人。

三、多措并举,强化人才保障服务。一是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高质量落实“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为1548个行政村每村至少招聘1名大学生到村工作,做好育苗、护苗、壮苗文章。一是“四级联动”管。市级提级备案管理,县级实施“一人一档一策”专项服务,乡镇党委成立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办公室实行专人专管,村级建立履职台账严格日常管理。二是“导师帮带”培训。构建“市级示范培训、县级兜底轮训、乡镇全员实训”的培训体系,为1552名到村工作大学生匹配帮带导师712名。三是“定岗定责”干。制定出台《晋城市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办法》,深入开展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五个一”实践锻炼活动,着力破解大学生在农村融不进、推不开、干不深等问题。四是“真情关怀”育。在厚培人才“沃土”上持续发力,打造一支留得下、活力足、能干事的乡村振兴生力军。二是加强“青年之家”服务平台建设。“青年之家”致力于为青年提供就业创业、志愿服务、文化学习等活动平台,满足青年人才的社会需求。截止2023年底,全市共成立134家“青年之家”,达到了街道(乡镇)100%全覆盖,全年共开展活动2020场,覆盖64327人次。通过拓展“青年之家”的覆盖面,扩展职能,丰富活动形式,为农村青年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和学习发展平台,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三是强化金融支持乡村人才。坚持把强化金融服务成效作为引入、用好金融资本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通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编制融资需求手册等方式,引导金融服务贯穿支持特色产业全过程。如农业银行为高平黄梨专业镇发放“晋果e贷”6109万元;陵川联社围绕中药材产业融资需求,创新推出“太行药乡贷”,为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中药材等各类企业和个人发放经营类贷款4582万元。创新开展“活体抵押贷”,如农业银行采用“物联网监管+动产抵押”模式,为13户畜牧养殖企业累计发放13笔“智慧畜牧贷”,贷款金额2609万元。持续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增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主体支持力度,2023年累计为5194户小微、“三农”企业提供融资担保38.68亿元。

感谢您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人:

联系电话: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