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49号提案的答复
王庆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乡村振兴发展契机 赋能农村经济增长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近年来,晋城市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依托独特资源禀赋,坚定特优战略指引,全市域布局发展“6+3”特优产业,促进了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条理念新、基础牢、结构优、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6+3”特优农业规模发展。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在科学审视我市农业发展条件、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坚持全市域布局生猪、家禽、肉羊、蜂业、蔬菜、中药材六大特优产业,精品打造蚕桑、黄梨、甘薯三大特色产业。2024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70家,绿色有机农产品121个,推动农业多元功能拓展、多重价值提升。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2.8亿元,同比增长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猪存、出栏量达112.69万头、184.7万头,出栏量位居全省第2,家禽存、出栏达1273.84万只、2755.61万只,肉羊存、出栏量达35.67万只、28.7万只,蜜蜂存栏达16.97万箱。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全力保障“6+3”特优产业投入。用好用活财政支农资金,突出重点领域,着力支持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促进乡村产业融合。近年来,市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资金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园艺现代化提升、中药材转化增值、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及联合体奖补、农产品质量提升等,贯通产加销,为“6+3”特优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三是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推动农业技术创新。2024年遴选10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10个社会化技术服务组织项目,培育科技示范户810个,发布年度主导品种52个、主推技术37项。推广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粮食高产集成技术51万亩次,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8.64%、79.8%。2025年,推动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0个,新培育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个。支持创建科技小院,加快重大引领技术、数字智慧技术等先进科技的熟化转化、落地运用。推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0.6%。
四是全力推进太行一号示范带业态融合发展。依托太行一号“一主三线”旅游路网,谋划实施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坚持“路、景、村、业”一体推进,连接全市90%的脱贫地区、90%的景点景区、90%的特优农产品产区,辐射带动739个村,累计吸引2500余万人次观光旅游、8.1万人返乡就业创业。2024年,持续推进釜山精品康养片区、太行农副产品物流园等285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88.62亿元,不断拓展“路景村业”建设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五是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紧密围绕全面支撑粮食、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和我市“6+3”特优产业全链条,按照“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的原则,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者、高素质女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服务主体带头人、乡村治理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种养加能手技能提升五大培训行动,持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2024年培育高素质农民3772人,2025年计划新培育2000余人。
感谢您对晋城乡村振兴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负责人:
承办人:
联系电话: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