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351号提案的 答复

发布日期: 2025-07-17 发布机构: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晋城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我市城乡困难群体动态监测和兜底保障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0年底,我市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进入“十四五”以来,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的基础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常态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举措,促进全市脱贫群众收入水平节节升高。我市脱贫地区陵川县、沁水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12712元和16063元增长到2024年的16175元和20484元,收入增速连续四年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农民收入增速

但是,正如您提案中所说,我们在推进巩固衔接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挑战,比如防返贫动态监测识别纳入不及时、帮扶措施不精准、资金压力逐年增大等问题。目前全市共有脱贫人口23573户58255人,监测对象2575户6080人,其中

未消除风险还有868户2083人,帮助他们稳定增收致富难度依然很大。为此我们也采取了一些做法,具体如下:

1.针对监测对象识别不及时问题,我们采取了多维度、常态化的识别机制,并积极拓展申报渠道,确保困难群体能被及时发现。一是采取常态化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的方法,聚焦收入偏低或不稳、有大额医疗或教育支出的农户、老年户、残疾人户、新识别或新申请低保户、新增残疾人家庭等重点人群,按月排查识别潜在风险。同时,每年按照省级统一安排部署开展集中排查,对全市所有农村地区、农村户籍人口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农户进行拉网式排查。二是大力推广“一键报贫”线上自主申报。今年重点推广了“一键报贫”线上申报小程序,全市6个县(市、区)、72个乡镇、1600个行政村开展了有关程序使用全覆盖培训。充分利用“晋城农事”、“晋城乡村振兴”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全市驻村工作队力量,广泛宣传系统操作流程。截至6月,全市通过“一键报贫”系统申请农户达438户。经审核,已完成识别认定25户,另有5户正在认定流程中。“一键报贫系统有效提高了农户自主申报的便捷性,也为行动不便或偏远地区的困难群体提供了便利三是深化部门协同预警机制。加强与医保、残联、民政等相关行业部门的信息共享与联动,一方面精准预警筛查,对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金额超过6000元的脱贫户、超过2万元的一般农户,以及新增残疾人、新增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等高风险信息,进行预警筛查,另一方面快速核查响应,截至6月,共下发预警数据11910条,要求基层结合日常工作逐户核查。通过这一机制,已成功新识别监测对象7户25人,并对存在风险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落实帮扶,大大提升了风险发现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2.针对帮扶措施不精准问题,目前我市所有未消除风险的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都实施了开发式帮扶措施,更加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着力提升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坚持开发式帮扶和社会保障兜底相结合,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对象,至少落实一项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引导其勤劳致富;对弱劳动力半劳动力,创造条件探索落实、优先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坚决防止通过低保等政策兜了之;对符合条件的无劳动能力监测户,落实好兜底保障措施。

3.针对资金压力逐年加大问题,我们严格按照各级衔接资金要保持过渡期内本级衔接资金预算投入总体稳定,安排衔接资金规模不低于上年”的要求,足额安排衔接资金,并优先发展产业项目。我市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2022年达到55%以上,2023年-2025年均达到60%以上。2025年全市安排实施的637个各类衔接资金项目中用于产业发展项目338个,衔接资金投入占比66.79%;安排公益性岗位、外出务工交通补助、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补助、创业培训等就业项目128个,衔接资金投入占比10.32%。产业项目和就业项目安排占比达到当年衔接资金投入总量的75%左右。坚持衔接资金项目全过程绩效监管,将资金预算文件、资金安排结果等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始终强化帮扶资产后续管理,深化资产运营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提升资产综合效益。截目前,全市使用衔接资金的所有经营性项目实施方案中均明确吸纳务工就业、租赁托管等联农带农方式,纳入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的经营性资产均建立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等联农带农机制,受益对象覆盖全部的脱贫户和监测户以及部分普通农户。通过科学合理确定带动方式和受益程度,健全完善“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群众发展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带动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配合建立并用好覆盖全体农户的防止返贫促乡村振兴大数据系统和“一键报贫”自主申报系统,持续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因人因户开展精准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同时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产业帮扶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全市困难群众持续增收。

感谢您对困难群众生活方面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