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432号提案的答复
陈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把“太行一号”乡村振兴示范带经营好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此项工作的关注。特别是您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切中痛点、很有针对性,对我市今后纵深推进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以下简称:太行一号示范带)建设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深刻领会加以落实。
太行一号示范带是我市着眼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的全局,谋划实施的“四大牵引性”工程之一。自示范带建设以来,在市指挥部统筹协调下,聚焦全面乡村振兴、破题共同富裕,锚定“路畅、景怡、村美、业兴”目标,按照“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要求,坚持“路、景、村、业”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加快补齐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突出短板,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全力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实现城乡有机融合、乡村全面发展。我们从以下方面重点突破,做好太行一号示范带建设“后半篇文章”。
一、着力补齐配套服务短板
立体路网体系全面建成。582公里主线、270公里支线、50公里沁河古堡环线、150公里“百村百院”连接线,“一主三线”立体式路网全部建成通车,路网体系全面成型,乡镇、村庄、农产品产区、景区景点等重要节点全部联通。
生态景观系统配套升级。建成慢行道215公里、公路驿站32个、房车营地9个、观景台31个,在沿线修复治理了废弃矿山图斑0.46万亩、完成营造林9.4万亩,实施村庄绿化69个、森林质量提升5.24万亩,累计实施沿路彩化财化面积3.9万亩,“慢行、景观、服务、信息、农田财化”五大景观系统基本配套,旅游公路已经成为集休闲绿道、集散中心、房车营地等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公路”变成“公路旅游”。
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全市开通了连接A级景区的旅游公交线路,并随着A级景区的升级扩容不断增加完善线路,形成“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全域旅游一张网,并建设“云锦太行画中游”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大美太行晋城游”及“小陵伴游”手机智慧系统,实现“一部手机游晋城”“一元公交游晋城”。284.4公里省主线及沿线配套设施、旅游景点已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进行标注,可实现全程导航,其他线路正在标注中。市县文旅部门推出了33条旅游线路,从历史穿越到山水治愈,从非遗体验到美食分享,覆盖了太行一号沿线知名景点、网红打卡点和特色小镇,实现了6县(市、区)的互联互通。
二、着力丰富产业融合业态
为有效指导太行一号示范带产业融合发展,我市编制了太行一号示范带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特优布局、集群成链,融合农文旅”的思路,形成“三区一谷一带十片”的融合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以农业打底,融合文旅、体育、康养、非遗多种业态,形成了多业共融的产业发展格局。做强农业基础,坚持“一县一业”“一乡一特”,在6县(市、区)差异化布局、全链条发展蔬菜、中药材、生猪、肉羊、家禽、蜂蜜和甘薯、蚕桑、黄梨“6+3”特优产业。丰富融合业态,结合全市“一核、两环、两带、多片”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格局,借助我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全省唯一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整市推进试点的契机,通过大景区辐射、“百村百院”带动,大力发展乡村农事体验、休闲康养、科普教育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沿线乡村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业态融合。
三、着力强化带农增收效益
太行一号示范带建设始终坚持产业优先发展,聚焦强农富农方向,以品质化、特色化、市场化指导产业增效益,培树带农增收的强力引擎,同时总结经验、创新方式,多渠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强村富民实践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3家(其中省级55家、国家级4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7个(其中省级以上9个),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37家(其中省级76家,国家级21家)。探索总结的支部领办、联建共富等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十种模式”在全省学习推广,全市超三分之一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一半的村达到50万元、四分之三的村达到30万元。持续拓展“资源开发、对价市场”“持资入股、折股量化”等联农带农利益联结“六项机制”,丰富了订单生产、保底收购、吸纳就业、资产收益、股份合作等农民增收模式,有效破解了依托特优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结合等现实难题。以“交通+庭院经济”“交通+网红经济”“交通+电商经济”“交通+民宿经济”为代表,持续深化多种联农带农增收模式,太行一号示范带建设以来累计吸引2500余万人次观光旅游,带动8.1万人返乡就业创业,辐射739个村加快振兴、50余万农村人口增收致富。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9%,多年以来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四、着力提升太行一号知名度和影响力
晋城作为全国主会场,已连续五年举办中国(山西)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展示了晋城丰富的文旅康养资源,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的目光,为晋城文旅康养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在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晋城文旅康养产业会上,晋城市人民政府与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陵川县人民政府与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康养文旅产业分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文旅康养产业的繁荣发展。
2023年市乡村振兴公司牵头成立了太行一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太行一号”区域公用品牌孕育而生。目前已开设“太行一号”直营店和抖音门店,并搭建了全品类供应链系统,2025年度将完成太行一号供应链零售终端加盟、建设及品牌Ⅵ策划。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太行一号示范带沿线企业参加农博会、消博会、茶博会等全国性展会,不断推动“太行一号”品牌产品走向全国市场,持续擦亮“太行一号”金字招牌,2023年农博会晋城馆采取了太行一号示范带主题布展,取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我市“太行一号”知名度和影响力正逐步扩大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启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三年行动:
2025年,路网完善,配套齐全。出台《晋城市旅游公路管理办法》,对旅游公路主线及已通车支线加强养护。加快新增旅游公路支线、连接线项目建设进度。提质改造旅游公路与国省干线共线路段,提升沿线路域环境。进一步完善旅游公路项目资金保障、交竣工验收、审计问题整改等工作。加强典型引路,选树乡村驿站典型,对标提升旅游公路沿线特色乡村驿站。加快完善旅游公路沿线房车营地、观景台、停车场、旅游厕所、充电桩、5G基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2026年,服务优质,智慧便捷。旅游公路沿线驿站、营地、观景台、加油站、充电桩、通信网络信号等满足出行需求。配合搭建全省文旅信息服务总平台,在旅游公路运营中加强平台运用。提升全市“云锦太行画中游”平台,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开发,提升游客智慧化、信息化、便捷化出行水平。旅游公路沿线业态更加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明显扩大,旅游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27年,监管协同,路产融合。“云锦太行画中游”运行良好,交通、文旅、交警、市场监督四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更加完善,旅游公路路况水平保持优良,路域环境整洁优美。公路带动沿线产业发展潜能充分凸显,服务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明显提升。推动王莽岭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湘峪古堡景区加快提规扩建升级。打造一批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所上升。
感谢您对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