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332号提案的答复
田小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改进禁烧秸秆工作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机制。
我市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建设。2025年,制定了《晋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强化长效政策支撑。安排市级资金支持陵川县等贫困县,引导各县争取中央财政补助,重点投向秸秆沃土模式县建设、收储运体系及产业化项目。2023年下达了国家重点县和市级奖补资金750万元,2024年下达了国家重点县和市级奖补资金700万元。
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政策,引导形成“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长效机制,构建秸秆利用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
二、关于进一步提升农机服务能力。
根据现行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由省级统一确定,纳入补贴目录机具全部实行应补尽补。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方案》规定,各市、县(市、区)原则上不得实施累加补贴。青(黄)饲料收获机、秸秆打(压)捆机、秸秆揉丝机等农机具均在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中,依照《山西省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进行定额补贴,以上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机具可享受230元—107200元不等的补贴额,我市农民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相关机具均可申请。另外,2025年争取市级资金30万元,在泽州县实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1个高标准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引进农作物秸秆打捆离田或加工等装备,开展新机具试验示范,积极探索秸秆资源化机械化利用可行路径。
下一步将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进一步扩大秸秆离田、还田机械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优先支持秸秆处理关键设备,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全程机械化发展。
三、关于推进秸秆变肥料还田,提升耕地质量。
我市大力推广秸秆科学还田技术。2024年,对我市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总结提炼,编制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标准,并在全市建立了5个展示基地,对各项主推技术进行了展示,其中秸秆堆沤还田利用技术模式被省厅采纳推广。开展秸秆还田效果监测。我市在两个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立了4个国控监测点的基础上,又自筹资金在陵川县建立了1个普控监测点。
下一步将因地制宜推广轻简化还田模式,加强微生物技术应用培训,探索按面积奖补推广机制,让农民成为秸秆还田提质增效的直接受益者。
四、关于提升离田效能,延伸产业链。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24年,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阳城县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用体系建设方面,3个乡镇秸秆收储站已经完成建设,13个村级秸秆收储点都已初步建成,正在进行最后完善。秸秆离田收储利用重点村建设方面,承担项目建设的40个行政村均在紧锣密鼓的实施,秸秆离田收集加工利用机具设备补贴方面,目前已申报补贴机具设备19台套。
下一步将加大市场培育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完善“村级收集—乡镇转运—企业加工”链条,拓展秸秆高值化利用途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五、关于秸秆禁烧是年年禁,年年烧。
2025年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晋城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工作方案》,按照“源头管控、标本兼治、系统治理”的原则,秸秆综合利用结构不断优化,进一步完善“全面覆盖、网格清晰、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秸秆禁烧工作落到实处。针对提案提出的分区管理建议,需进一步科学论证其对环境、防火安全的影响。
下一步将强化宣传引导,依托秸秆综合利用成效展示,普及焚烧弊端与资源化利用效益,提升群众参与自觉性。关于限烧区设置问题,将联合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可行性评估,统筹环境需求与耕作实际。
感谢您对市农业农村局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