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当前我市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民生水利为重点,继续抓好应急水源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地下水及水源地保护等六大兴水工程,经过广大干部职工扎实苦干,拼搏进取,各项水利工作进展顺利。我局被晋城市人民政府授予2010年度政风行风评议群众满意部门行业、2010年度全市政府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农村“五个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工程先进市。
一、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以水利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局积极行动,多措并举,认真抓好文件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营造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及时抓好传达学习。先后多次召开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研究具体贯彻措施;并以文件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认清形势,厘清思路,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二是及时制定贯彻落实工作方案,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春节前就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并按照市领导的指示,在1月21日的全市水利工作会上,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作了全面系统的传达,提出了明确的工作部署。同时,初七上班后的第一天就召开了机关正科及以上干部会议,系统学习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分析当前水利工作形势。三是及时加大新闻宣传,把会议精神宣传到位。采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晋城水利网》上开辟了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专栏,大力宣传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意义。特别指出的是,我市在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有三大亮点工作。
1、开展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暨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为了深入贯彻好一号文件精神,营造全社会重视水利、支持水利工作的氛围,使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做好迎接水利大发展的各项准备,10月份,我们在全市水利系统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暨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此项活动得到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也得到省水利厅的高度肯定,“办公室阅,水利信息要反映一下晋城宣传一号文件的情况,全省各市要学习晋城”。
此项活动为三个阶段三个月,通过组织专家报告会、局领导讲座、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进一步将学习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向深入。目前,已邀请省水利厅基建处处长侯建国、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得瑞作了两场专家讲座,组织了五次局领导专题讲座;在全市水利系统开展了关于如何搞好水务一体化改革、如何做好水利工作等五个方面的问卷调查活动;举办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弘扬水利行业精神‘兴水杯’”演讲比赛。
2、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经过组织局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逐条逐句讨论,征求曾经工作在水利战线老领导的意见及建议,组织各县(市、区)水利局长、技术人员等多次加班加点的讨论及征求意见后,于10月31日,以【晋市发〔2011〕21号】文件正式出台了中共晋城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和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利 “1321”重点任务,1是水务一体化体制改革;3是建设全市“井”字型骨干大水网、城乡一体化饮水安全网、农田水利灌溉网三个大水网;2是沁河、丹河两条河流高标准综合治理;1是一项重要工作,即围绕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城市定位,打造林水相依、人水和谐的高标准城市水系和城镇水系。到2015年,全市供水能力从现状5亿立方米增加到7亿立方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转型跨越发展的用水需求。“三网”建设及“1321”重点工作任务在向省水利厅汇报后,得到省厅的肯定和支持。
3、市政府批复了《晋城市水务(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在工商局已完成名称核准工作。结合《实施意见》的出台,起草了《晋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晋城市保护地下水资源 实现地下水止降回升实施方案》。在对《实施意见》广泛征求意见的同时,并对这两个方案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多次讨论征求意见。目前,《晋城市保护地下水资源 实现地下水止降回升实施方案》通过市政府82次常务会议,正在法制办履行程序。《晋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正在相关部门征求意见。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9万亩,占年计划的169%;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占年计划的125%;完成实灌面积56.15万亩,占年计划的100.3%;完成420公里末级渠系建设,占市政府下达指标的140%;解决8.5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占年计划的100.5%;完成水保初治面积12.53万亩,占年计划的125.3%;生产成鱼1375吨,占年计划的111.3%;水力发电1亿度,占年计划的10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为5.6%;地下水止降回升1.12米。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1、大水网工程建设稳步实施
着力构建全市两横两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井”字型大水网是我市“十二五”水利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对保障全市转型跨越可持续发展用水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井”字形大水网就是以张峰水库供水工程主干渠、二干渠、一干渠为三条干线,以晋城市骨干供水工程的干渠为另一条干线,形成“井”字型两横两纵四条主干线,在此基础上区域水网与大水网对接,最终实现沁河水、丹河水、卫河水与各水源工程、供水工程的联合调度。
续建和新建水源工程进展顺利。东焦河水电站完工,水库蓄水,水电站投入运行;围滩、西冶水电站枢纽工程完成,下闸蓄水;湾则水电站主体工程完工;磨河供水改造基本完工,投入运行;任庄调水工程完成白马寺山温馨湖建设。丹河高平市界至龙门湿地段治理工程基本完工。杜河水库提水工程、郭壁供水改造工程完成可研设计。东大河、磨河、柿庄、云首等24座水库列入山西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目前东大河、磨河水库完成可研设计。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稳步推进。列入第四批全国专项规划内除险加固水库11座全部开工,刘村、赵庄、陈区、蒲峪4座水库完成除险加固任务,通过竣工验收。提前启动(第五批)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31座全部完成大坝安全鉴定、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其中10座重点小(2)型水库进入招标投标阶段。我市一般小(2)型(第六批)除险加固水库列入水利部专项规划内9座,大坝安全鉴定已经省厅现场复核后批复,目前正在编制初步设计,进入立项阶段。
2、民生水利事业蓬勃发展
一是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我们继续将提高供水质量、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维护人的健康生命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实实在在为农民群众办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从组织领导、工程建设、任务完成、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等几方面入手,狠抓落实。一是狠抓了前期各项工作,编制完成了2011年中央预算内资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等工作。二是早动手、早安排,在国补资金未下达情况下,各县不等不靠,积极想办法,采取赊欠物资、群众自筹的方式,有效保证了工程进度。三是市级配套资金已纳入部门预算,国补资金到一批,市配套一批。大部分县(市、区)也都列入了同级财政部门预算,确保了市县财政的足额配套。截止目前,210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部完工,解决了8.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投资4461余万元。
二是农业灌溉工程稳步发展。为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市针对本地市情、水情和立地条件,本着“调产调到哪里,节水灌溉就发展到哪里”的思路,充分利用包括雨水、小泉小水、煤矿排水等各种水源发展节水灌溉。大力实施“一矿一池一园区”工程,以优质高效农业园区为载体,建设农业节水工程,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截止目前,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完成实灌面积56万亩,完成末级渠系建设420公里。同时,加快了小水利重点县、产粮县及专项工程建设情况。高平市第一批小水利重点县2010年工程已经全部完成,2011年项目现正在招标阶段,预计12月上旬可开工建设;沁水县被列为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之一,目前《2011-2013年重点县建设方案》及《2011年重点县项目实施方案》已全部上报省厅,等省厅批复后,即可开工建设。全省粮食县十二核心区涉及泽州县、高平市,泽州县完成2011年实施方案;高平市的实施方案已经省发改委批复,目前工程正在招标阶段。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分别为泽州县上小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陵川县凤凰节水灌溉工程,目前,这2处工程已基本完成。
三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逐步深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新农村建设的形势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农业开发水保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保项目3个重点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涉及陵川、高平两县的6条小流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保项目涉及阳城、泽州两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保项目涉及沁水、阳城两个县。目前三项工程都在稳步实施中。在大力争取国家重点项目的同时,我市通过巩固和发展大户承包、联户承包、租赁和拍卖“四荒”等多种投融资形势,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水保治理。截止目前,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53万亩。
四是水电电气化、以电代燃工程快速推进。农村水电电气化、代燃料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在我市广大山区脱贫致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泽州、阳城、沁水、陵川四个电气化县通过了水利部的验收。同时,继续加大了“十一五”期间列入的农村水电项目的建设进度:续建工程,古郊35kv变电站完成变电站围墙、主控室、配电室、生活区、附属设施等建筑工程,完成35KV进线间隔一回,35KV母线及35KVPT间隔一回,主变1×2000KVA一台,10KV出线四回等电气设备的购置安装。完成古郊至磨河35KV全封闭输电线路7.4km。技改工程:曲堤电站,东双脑电站,河北电站技改工程基本完成。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陵川县夺火、阳城县东冶项目区已完成,陵川县电源工程完成土建工程,机电设备正在改造中、沁水县佛圪咀小水电代燃料电源工程基本完成。
3、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防汛抗旱体系建设
抵御春旱是我市每年春季“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春节前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一号文件,着手研究制定抗旱强农惠农政策;抗旱服务补贴政策;抗旱工程补助政策等,采取积极措施,及早开展春季抗旱,春耕备耕工作,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级水利部门和水管单位充分发挥水利抗旱的主渠道作用,全方位开展抗旱工作,累计完成抗旱春浇面积30万亩次,为确保夏粮丰收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在搞好抗旱工作的同时,把防汛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本着早动手、早安排的思想,积极开展汛前检查。4月份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防汛准备工作的通知》,对防汛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组织召开了全市防办主任会议,督促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对抓好防汛工作作了再动员、再部署。5月31日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会议,对全市防汛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汛前汛中全市共完成河道清淤清障89.25公里,共75.22万方。二是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抢险预案,备足防汛物资,指派专人严密监视水库大坝运行情况,问题严重的小水库实行空库度汛。对河道防汛主要围绕挤占河道、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围滩造地、违章建筑、非法采砂等问题进行了检查,对河道内的违章行为下达了7道防汛令,责令设障者限期清除。三是成立了防汛督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分赴各县(市、区),对全市的小水库、塘坝、边山峪口等危险地段的备汛工作进行督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和备汛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各督查组提出了整改要求,填写了整改措施卡,落实了责任人。四是加强了防汛非工程措施建设。为加强“防、撤、抢”体系建设,要求各县(市、区)成立村民联防组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值班制度和岗位职责,落实防、抢、撤、避预案,将“防洪避险明白卡”发放到户;对所有报汛设施进行了检测检修,全市的雨情、水情自动化测报网络系统可在水情、雨情、工情、险情、汛情等情况可在发生后及时了解掌握,提高了抢避险指挥调度时效和决策依据的科学性。五是加强了防汛宣传力度,制作印刷了《防汛知识读本》和墙体宣传画,分发到各乡镇,提高了群众的防洪意识,形成全社会防汛的氛围。六是严格防汛值班制度,落实储备了必须的防汛抢险人员、物资、器械,为抢险救灾从物资上作好了充分准备。
4、加强水资源管理,认真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地下水控制及水源保护工程。一是继续完善水资源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对全市地下水监测井水位,沁河、丹河及其支流等33条河流断面流量进行了监测,对地下水水质和12条主要河流的25个断面水质进行化验分析,掌握了我市地下水枯水期、丰水期动态情况及地下水水质情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二是严格用水许可证发放和水资源勘探工作。对地下水超采区严格进行控制,杜绝开凿新井,对原有水源井进行用水量调查,重新核发取水许可证17份,换发3份;开展了对丹河下游寒武系地层岩溶水富水区的勘探施工工作,目前已打成一眼深井。三是加强了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作。在去年执法宣传的基础上,2011年水资源费完成11211万元。四是对规模以上工业自备水源井远程监控系统进行完善。在对原有安装计量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的基础上,又新安装了部分水量监控点。截至目前,我市共安装流量检测设备358套,大部分可与省厅联网或可内网在线查询,目前设备运行正常。五是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4月中旬,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中期评估通过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验收。六是水利普查工作顺利推进。目前,我市已进入经济社会用水台账登记阶段,在普查办的组织下,台账表已全部下发至各用水单位,并回收了部分台账表及辅助台账表;地下水取水井专项相关清查数据已通过省级验收,普查工作正在顺利开展中。七是结合第十九届“世界水日”、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通过各种形式,围绕“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这个主题进行了广泛宣传;宣传期间,我局和市教育部门联合开展了水利进校园活动,为学生们发放了节水系列教育丛书《滴水忧思》。
5、围绕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是确保兴水战略顺利实施、实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的重要保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每周五下午坚持组织机关副科以上干部及党员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关口前移、注重预防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项目建设管理、关键岗位的监督,把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掌管人、财、物重点岗位的人员列入教育和预防的重点。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干部考核制度,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全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和市直单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做好人事劳资、水利财务、安全生产、老干部管理、水利扶贫、职业教育、后勤保障等工作,促进了各项水利工作协调发展。
三、2012年水利工作思路
2012年,我市水利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大局,紧紧抓住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和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的有利机遇,以沁丹河治理、城市水系、农田灌溉、饮水安全、病险库加固、淤地坝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1321”重点任务,进一步深化水务一体化体制改革;建设全市“井”字型骨干水网、城乡一体化供水网、农田水利灌溉网三个大水网;高标准综合治理沁河、丹河;围绕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城市定位,打造林水相依、人水和谐的高标准城市水系和城镇水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庄水库调水工程,开工建设沁河综合治理、郭壁供水改扩建、杜河提水、大磨河水库等九大工程。严格实行水资源“三条红线”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水利保障。
主要任务指标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和节水面积3万亩,完成实灌面积58万亩和300公里末级渠系建设;改善和提高8万人的饮水安全标准问题;完成水保初治面积12万亩;水力发电1亿度;生产成鱼1500吨。2012年,我市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继续实施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全市“井”字型骨干大水网建设。续建工程:完成围滩水库、西冶水库、任庄水库调水工程竣工验收,完成湾则水库工程下闸蓄水验收。新开工建设杜河水库提水工程、固县河引水工程。做好郭壁供水改扩建工程、东大河水库、磨河水库的初步设计。加大力度恢复续建曹河、磨滩水电站。
2、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七个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和七个灌区的运行与维护改造项目,申报4~5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计划完成高平市、泽州县产粮核心区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建设项目和沁水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以大水网为主干网,以万亩灌区渠系工程为支网,开始构建水源互补、保证率较高的农田灌溉网络。继续实施“一矿一池一园区”战略,充分利用煤矿废水,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计划申报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和“五小水”工程建设项目;完成一批煤矿废水利用工程项目建设。
3、继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在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工程管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一批农村饮水工程管护服务分中心,对各县辖区内的饮水工程逐步实施规范化管理。以集中供水工程构建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网络。大力普及自来水入户率,2012年力争达到89%-90%。逐步在各县设立水质监测中心,将水质检测工作常态化,确保供水安全。积极开展农村排水工程建设试点工作,为下一步全省农村排水工作的全面实施打基础、探路子。
4、强力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完成7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31座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力争16座主体工程年底完工,部分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报省厅组织验收。完成并上报省水利厅9座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初步设计工作。
5、全力抓好防汛保安工作。修订完善抗旱预案,抓好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农业关键时间抗旱灌溉。以抗旱服务队为龙头成立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中心,抓好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摸清工程现状,制订运行管理维护章程,核定水价和制定收费办法。对供水工程实行分类指导、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机制,使供水工程逐步走上良性运行轨道。在注重抗旱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防汛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防汛责任,督促各级政府全面落实分级分部门防汛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修订全市重点水库、河道、城镇、边山峪口村庄、地质灾害区、在建工程等防洪重点防洪预案及度汛方案;对全市的防汛通讯设备、自动水雨量测量设备检查维修,使报汛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争取全面完成我市山洪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确保全年安全度汛。
6、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工程。新开工建设沁河综合治理(端氏至润城段)、丹河综合治理(高平市区至泽州县界)、长河综合治理(下村至圪套水库段),做好沁河治理(防洪工程)可研和初步设计,做好丹河治理(任庄水库至水东湿地段)、沁水县端氏河治理、阳城县芦苇河治理、陵川县白洋泉河治理的初步设计。
7、实施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把水保治理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继续实施水保治理大户扶持奖励政策,巩固和发展大户承包、联户承包、租赁和拍卖“四荒”治理水土流失,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入水保治理;继续实施国家水保重点建设项目(涉及高平市和陵川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土保持第二期(涉及泽州和阳城两县)和退耕还林项目(涉及阳城、沁水两县)。
8、严格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验收工作。重点抓好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工作,开展2012年度枯、丰水期地下水位统测、水质取样化验和2012年度河道断面流量监测、地表水取样化验。继续实施丹河下游城市用水水源地勘探凿井、取水流量和地下水位远程监控管理及取水许可审批和发证等工作。加大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验收工作。编制完成《晋城市中水利用方案》等专题报告,出台《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晋城市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工作管理办法》。
四、主要措施
1、明确职责、加强督查,确保兴水战略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各级政府是加快水利发展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分级负责和分类管理的原则落实到位。各县(市、区)政府一把手要对水利建设进展情况作定期研究,并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及时协调和解决水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县(市、区)水利部门在今年各项水利工作的任务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到工作安排有分工、任务部署有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确保每项任务、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有人负责、有人落实。对重要工作,要实行目标管理,做到年初有计划、阶段有安排、年底有总结,按照目标要求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要加强对各项工作任务的督促检查,对重点工作,市局要进行重点督查和专项督查,由局领导分片包干,深入现场督导工作进度,加强指导和服务。要建立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制,完善奖惩措施,对责任落实到位、任务完成较好、成绩突出的地方和单位,要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评优表彰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工作不力、任务不落实的地方和单位则要给予批评。
2、加快推进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要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稳定并强化现有投资来源,积极开辟新的投资渠道。要不断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要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从源头上规范水利建设领域的治本之策,全面落实“三制”,积极推行代建制,加快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加大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各种质量事故发生。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稳定经费渠道,足额落实“两费”,解决好人员分流安置、社会保障落实等问题,将水管体制改革向小型水利工程、基层水利单位延伸。要搞好农村水利改革,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灌溉排水等水利工程的产权主体和管护责任,加快农民用水及农村水利合作组织建设,实现工程良性运行。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改革。
3、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管理与监督。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关系到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还涉及社会公共安全,必须高度重视。要严格按照建设基本程序,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要严格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项基本制度。要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对违反规程规范、盲目施工、形成质量隐患的要立即停工整改,出现质量事故的,要严肃处理并实行责任追究。今年将有一大批工程进入验收准备阶段,各项目单位要及早动手,提前策划,保证工程质量全部合格,遗留问题全部解决,验收资料规范齐全,确保工程效益及早发挥。
积极推进水利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要加强水利建设市场信用备案管理工作,严格市场准入,规范市场秩序,逐步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制度。继续加强水利建筑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坚持实时发布,对不认真履行承诺、年度考核信用打分不合格以及弄虚作假的企业,坚决清除出市场,再不允许进入我市水利建筑市场。
切实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要明确工程建设的主体,民办公助、以群众投劳为主的项目,受益群众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主体,国家补助的资金可以实施先干后补,边干边补。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项目,国家投资部分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需要招标的由县水利局组织招标,市水利局监督。不需要招投标的项目,要严格合同管理,实行合同备案,同类设备、材料要集中采购。对土方工程和技术难度小的土建工程,由群众自主建设,先干后补。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由县市监督,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保证工程质量。
进一步加大水利行业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落实整改责任,制定整改措施,把制度建设融入专项治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建管水平。同时,进一步规范专家评审行为,健全遴选推出机制,建立专家培训、考核、评价制度,从制度上加强专家库管理。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力抓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县(市、区)水利部门主要负责人、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和项目法人是安全生产和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和监管工作要亲自抓、负总责。要通过强化监督检查,督促责任落实,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措施,切实把安全生产和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重点抓好基建工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工程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在建工程施工场地的安全防护工作,设置必要的防护围栏、防护梯、安全绳等设施,确保在建工程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
要着重加强病险水库、蓄水淤地坝、在建工程、水文监测、水工机电设备、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和汛期、节假日期间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五、需要加强的几项工作
1、加大郭壁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力度。郭壁供水改扩建工程为“十二五”期间我市“井”字型骨干大水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水务一体化后郭壁水源将成为市区自来水公司主要供应水源,其对于保障我市地下水止降回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郭壁水源地上游存在养猪场、娱乐场所的污水随意排放等问题,对郭壁水源地形成威胁。应加大郭壁水源地环境保护和监管力度,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2、加快水务一体化进程。我市水务一体化进程的速度缓慢,仍然存在着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的老问题。城乡防洪、灌溉排涝、水土保持等由水利部门管理;城市供水、用水、排水由城建部门管理,水质、污水处理由环保部门管理。以致于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水质的不管供水,管治污的不管利用,存在多龙管水、政出多门的水资源管理现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晋城市委、晋城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实行水务一体化,因此我们应尽快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水务一体化进程,真正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综合保护、治污回用等涉水事务统一由水利部门管理。
3、加强水政执法建设。我市仍然存在随意挤占河道、乱采砂等现象,这给防洪带来了安全隐患;许多涉水事务不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就开工建设,严重影响了水利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威性,并且这些工程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希望人大在水政执法建设上给予我们支持,加快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对涉水违法违章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为我市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保护提供保障。
4、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008年,晋城市被列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实施期为三年(2009年至2011年)。经过三年来的建设,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巩固建设成果,我们呼吁人大在立法、政策上给予支持,推进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深入开展。
5、通过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控制“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二五”期间,我市用水将由现状的5亿立方米增加到7亿立方米,而我市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量只有7.13亿立方米,届时水资源利用几近饱和。因此我们应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主要控制性指标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硬约束”,纳入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应尽快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行水资源区域限批制度,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开展水权制度建设试点。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