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旱”而动!晋城水务部门打响抗旱保供攻坚战
3月以来,我市降水持续偏少,同时气温偏高,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全市水务部门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旱情变化,全面落实各项抗旱措施,科学调度水源,扩大灌溉面积,全力以赴抗旱保供水、保灌溉。
闻令而动 多措并举全力抗旱保供
面对严峻旱情,全市水务部门坚持“快响应、细部署、强落实”,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抗旱保供体系。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墒情、农情,加强与气象、农业等部门沟通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形势。4月11日,市水务局下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通知》。4月16日,省水利厅春灌抗旱指导组来到晋城,深入一线开展实地调研。指导组围绕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为我市抗旱保供保灌工作带来专业技术指导。随着旱情不断发展,4月24日,市水务局果断启动全市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以“战时状态”积极应对旱情。次日,全市水务系统召开抗旱保灌溉保供水专题调度会,细化工作部署,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抗旱措施精准落地。
进入5月,抗旱工作持续强化。5月2日,市水务局向各县(市、区)发出提醒,要求全市水务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与此同时,6个工作组迅速下沉一线,开展“地毯式”排查,确保抗旱保供保灌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协同作战 灌区发力全力保灌保供
在高平市寺庄镇市望村,抗旱场景热火朝天。河道边,两台抽水机马力全开,河水顺着铺设好的软管,化作“及时雨”涌入麦田;田间,4台移动式喷灌车与1台卷盘式喷灌车来回穿梭,细密的水雾均匀洒在麦苗上。
为应对干旱,我市各级水利部门还充分利用水库、机井等水源,加强管理调度,开足马力上水灌溉,确保灌区内每一块农田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灌溉,做到应浇则浇、应灌则灌,为粮食稳产增产筑牢根基。截至目前,我市羊泉、董封、任庄等7个中型灌区已启动灌溉工作,累计供水237.95万m³,完成灌溉面积2.62万亩。同时调度全市水务系统、抗旱服务队物资装备,包括机电井16眼,泵站6处,机动抗旱设备65套等,全力以赴保障春浇灌溉。
针对阳城演礼、沁水龙港、泽州山河等乡镇部分村庄用水紧张问题,送水车连日奔忙,共送水320车次、2674立方米,有效保障了15个乡镇、37个村庄、8875人的生活用水。
长效护航 全力构建坚实保障体系
“抗旱对于水利部门来说,关键的是要做好水源调度,保灌溉保供水。”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部门联动,实时掌握播种进度和已播作物需水情况,科学制定灌溉方案。在水源保障上,充分利用水库、河流、机井等水源,有序引水、提水,因地制宜采取应急调水等措施,为抗旱提供水源保障;在灌溉管理上,加强灌区设施巡检维护,推广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民生保障上,全面排查农村群众饮水困难,因地制宜采取临时调水、启用备用水源、布设临时管网、分时供水、拉水送水等方式,确保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无忧,以“硬核”举措保障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