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11-11 发布机构: 晋城市水务局

B类

关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号建议的答复

郭志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晋城市农村供排水管道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农村供水和排水有关情况分别答复如下:

一、农村供水管道建设方面

农村供水工作是一项事关广大农村居民的重要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年来一直列为市定民生实事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通过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等阶段的建设,保障了我市农村饮水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等指标达标。近年在农村供水方面,通过新建和置换水源、配套消毒和水处理设备、新建或更新供水管网、新建或维修蓄水池、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农村供水水源保证率、水质合格率、供水保证率和方便程度。目前我市农村供水集中供水率为99%,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3%,供水保证率大于95%,水质合格率99%。

晋城市2015年6月成立了市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中心,各县(市、区)分别于2016年6月前先后完成了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任务,目前全部正常运行,具备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能力。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每年对本县域所有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进行全覆盖检测,其中千吨万人规模化供水工程每季度开展1次全面检测;小型供水工程原则上丰、枯水季节各开展1次水质检测,一年内检测不少于1次;分散供水工程定期开展水质抽检,原则上一年内要完成所有村庄抽检。同时,为认真做好全市农村供水水质监测工作,市级水质检测中心每年对全市规模化供水工程和所有脱贫村(200个)饮用水水样进行检验,并对其他供水工程进行20%的抽检,确保农村居民饮水水质达标。为强化全市水质监测,20253月市水务局制定出台了《农村供水水质检测制度》,要求各县(市、区)严格按照要求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做好水质动态监测,确保全市农村饮水安全

全市农村供水管网共有18018公里,大多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或本世纪初,部分村庄管网和供水设施老化较严重,跑冒滴漏时有发生,加之近些年工农业用水的增加,部分供水管网超负荷运转,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虽然近几年全市大力实施农村供水管网更新改造,但因投资较大,仍有部分村庄供水管网未更新改造经过排查,全市2794.39公里亟需维修改造,其中村级以上管网469.6公里,村内管网2324.79公里,涉及58个乡镇290个行政村505个自然村20.41万人口。2025年计划针对57处供水工程213.51公里老旧管网进行改造,涉及各县(区)30个乡镇,55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总效益人口3.43万人,投资2754万元。下一步,对受管网老化影响的供水工程,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对早期建设且管道材质较差、管网漏损率较大的老旧管网先行实施。

二、农村排水管道方面

根据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2023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环办土壤〔2023〕24号)文件要求,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治理思路、治理模式和技术、治理成效评判标准,都发生了变化,不再提倡农村大规模的建管网,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在治理模式方面:建议农村优先采取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常住人口较少、居住分散,以及具备适宜环境消纳能力(包括水环境容量、土地消纳能力)的村庄,特别是位于非环境敏感区,或者干旱缺水的村庄,可充分借助农村地理自然条件等,在按照《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指南》等相关规范标准对粪污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与农村庭院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相结合,就近就地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对距离城镇较近且具备条件的村庄,可采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厂的治理模式。将生活污水直接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进行处理,或建设集中收集贮存系统并将生活污水转运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人口集中或相对集中的村庄,因地制宜采取相对集中式或者集中式处理模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或技术组合的选择,要统筹考虑污水水质水量及其变化特点,以及区域水环境改善需求。其中,不临近重要水体且污染物浓度较低的生活污水,可结合环境景观建设,采用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自然处理技术),并加强隔油、沉淀等预处理,定期对生态处理系统进行养护;污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的村庄,宜采取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的处理工艺(如生物膜法),并加强水质水量调节;靠近重要水体的村庄,宜采取污染物去除率更高的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但进水COD平均浓度较低,特别是低于80毫克/升的,不宜采用)。处理设施设计规模要与农村常住人口及其污水实际产生量相匹配。管网走向、设施建设位置等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鼓励由设计单位、生态环境部门、建设施工单位、基层乡镇政府、村民代表等5方共同进行全面细致摸排后研究确定。

治理成效评判基本标准方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改变污水造成的脏乱差状况和环境污染,杜绝未经处理直排环境为导向,实现“三基本”: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公共空间基本没有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现象;基本闻不到臭味,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等;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为多数村民群众认可。

在管护方面:定期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进行评估,结合区域水质改善需求,分阶段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提高村民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如举办环保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增强村民环保意识,让村民了解污水乱排危害及管网保护重要性,引导其积极参与管网维护,减少人为破坏。

感谢您对农村供水和排水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人:

人:

联系电话:



晋城市水务局        

20256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