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晋城市2024年度文物资源资产年度 国有资产管理报告

发布日期: 2025-08-15 发布机构: 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一、报告概述

报告年度:2024年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

报告主体: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报告目的:根据《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文物局关于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晋财规资〔2025〕2号)要求,全面反映晋城市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二、文物资源资产基本情况

(一)实物量与价值量

1.总量及分类

文物总数:共17302处(件、套),不可移动文物总数6601处,可移动文物总数10701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1件(套)、二级文物215件(套)、三级文物1387件(套)、一般文物5476件(套)、未定级文物3602件(套)。

文物类型:可移动文物10701件(套)、不可移动文物6601处(含古建筑5446处、古遗址393处等)。

价值量:总价值4862662元,不可移动文物6601元(按照1元/处计量),可移动文物资产原值合计4856061元,其中:可移动文物原值4856061元。截止2024年底,晋城博物馆所有入资产账的文物来源均为征集购买,价值评估依据为购买凭证,可移动文物原值4855675元。高平市博物馆暂未开展馆藏文物固定资产登记工作。高平市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1400套,为捐赠、移交、发掘,未产生征集购买费用,暂未进行固定资产登记。阳城县文物博物馆尚未开展固定资产价值登记工作,原因是资产管理系统正在维护中,无法登陆。同时,尚未开始馆藏文物资产价值评估工作。阳城博物馆馆藏文物有4019套,数量多,来源复杂,包括建馆初期文化馆移交文物、无偿捐赠文物、出土文物、涉案移交文物以及部分征集购买文物等,估算困难,需聘请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目前,阳城博物馆正在积极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开展馆藏文物资产价值评估工作。陵川县博物馆共登记馆藏文物386套,未产生购买费用,已将386套馆藏文物按每套1元名义价记入财政一体化资产管理系统,共计386元。沁水县文史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1300套,全部为发掘移交,未产生征集购买费用,沁水县文史博物馆今年将开展馆藏文物固定资产登记工作。

增减变动情况

本年度新增文物:403套600件,文物类藏品新增291套478件,非文物类藏品新增112套122件。其中,陶器增加107套108件;瓷器增加88套88件;石器石刻砖瓦增加2套3件;铜器增加36套53件;竹木雕类增加6套7件;钱币增加44套208件;铁器其他金属器增加4套4件;玉石器宝石增加2套4件;文件宣传品增加1套2件;其他类增加1套1件。文物类别较2023年无增加。增加的291套478件文物中,征集购买增加的为5套5件;社会捐赠增加的为51套52件;旧藏增加的为23套65件;考古移交增加的为211套355件;发掘增加的为1套1件。

减少文物:无。

三、管理制度建设与实施

(一)制度建设

已建立的管理制度:《文物保护管理制度》《文物征集与退出机制》《文物安全巡查制度》等。晋城博物馆监理《会议制度》《党员干部学习制度》《采购管理制度》《藏品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藏品接收、征集及捐赠管理制度》等。

制度修订情况:本年度修订/新增制度9项,其中《公务出差管理制度(修正)》《办公用品管理制度(修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修正)》《应急预案(修正)》《食堂管理制度(修正)》《用餐管理制度(修正)》《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修正)》重点围绕成本控制、资源优化、安全保障、服务提升等方面进行修订,通过细化流程、明确标准、强化监督,致力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安全、高效、有序开展。新增《晋城博物馆招投标管理制度》旨在规范项目流程,保障公平竞争,确保资源合理配置;新增《晋城博物馆接受社会捐赠制度》捐赠管理体系,明确捐赠流程与使用规范,建立起捐赠管理体系,提升博物馆社会公益工作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二)制度执行

文物安全管理:全年开展安全巡查45次,发现并整改隐患18处,投入安保经费155万元。

人员培训:组织文物保护专业培训16场,参与人员318人次。

四、资产取得、保管与利用

(一)取得情况

考古发掘:2024年,全年组织开展基本建设考古调查项目129项,调查面积2736147.78平方米,完成文物勘探项目88项,勘探面积1507859.61平方米。配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完成11个考古发掘项目,发掘面积约7200平方米,出土白瓷碗、褐釉瓷罐、铜钱等文物2081件(套)。尚未完成登记入库需要省文物局批准出土文物归属后,再登记入库。

征集/捐赠:2024年晋城博物馆通过社会征集获得文物5件(套),接受捐赠文物1件(套)。

(二)保管保护

文物保存环境:晋城博物馆可移动文物存放于恒温恒湿库房360平方米。配备安防设备:文物库区藏品库房出入口共设置指纹门禁控制装置2套,各通道设置出入口门禁控制装置。库房内周界报警系统覆盖库房前区和库区走廊,共安装报警探测设备20台,各藏品库房及库区功能室内共安装报警探测设备18台。库房内振动报警设备安装于库区墙面,共计12个点位。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44台;高平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存放于一般库房,库房有一台恒温恒湿柜,规格为120cm乘以80cm乘以200cm,主要用于存放三卷经书。其余文物存放于三个保险柜和铁皮柜中,不利于文物的安全保护。阳城县文物博物馆尚未配备恒温恒湿设备,现有三间文物库房,总面积56平方米,防震柜9个,密码柜3个,库房内安防设施主要有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和监控摄像头。阳城县文物博物馆设在国保阳城文庙内,为提升安防水平和预防性保护水平,阳城文庙安防系统升级项目已立项,正在申报项目方案。阳城县文物博物馆预防性保护项目计划书已上报,正在等待立项审批。陵川县博物馆目前没有馆址,与文物保护中心合署办公,陵川县博物馆没有展厅,所有馆藏文物保存在仅有36平方米的仓库内,无法对外开放。库房除了监控设施,存放文物的柜子都为简易的铁皮柜,没有恒温、防潮的设施设备,不能防潮防尘,影响文物安全。沁水县文史博物馆有约50平米文物库房一间,无恒温恒湿设备,有监控设备,有安保人员。等级文物未定制专门囊匣,一般文物放置条件较差。

修复修缮:本年度晋城博物馆实施文物修复项目1个,修复文物139套167件(套),投入资金800000元(项目名称:《晋城博物馆馆藏竹木器文物养护项目》;成果:完成了馆藏的106套132件竹木器类的三级文物的修复养护,改善了馆藏珍贵竹木器的保存现状,延长了珍贵文物的保存寿命,提升了这类珍贵文物的价值。)。

(三)研究利用

学术研究:2024年发表文物相关论文19篇,出版专著1部,开展课题研究4项。

展示利用:全市7家国有博物馆共举办文物临展巡展19场,参观人数达63万人次;晋城博物馆2024年共完成社教活动完成73场,其中线下活动70场,包括“雨露工程”社教活动开展32场;讲座及培训活动16场;志愿者社教活动开展5场;博物馆之友活动4场;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13 场,活动共计参与人数29211人次。线上活动3场,包括博物馆小讲解员之晋城古代文明我来讲短视频、太行访谈录、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文物短视频讲解,点击量10572次。文博志愿者累计参2024年共有103名志愿者进行了志愿服务,全年服务时长4953小时,平均每名志愿者服务48.08小时。

晋城博物馆、高平市博物馆持续通过文物交流合作等方式,推出了《晋城古代木雕装饰艺术展》《漳州木偶雕刻作品展》《四期中国民窑鹏翔收藏馆陶瓷精品展》《晋城乡土建筑展》《高平市古建图片展系列——市保图片展》等一批精品文物原创展览,群众参观反响强烈。持续挖掘晋城的美,讲好晋城故事,举办了《我用手机拍晋城——张根法、靳桂荣夫妇手机摄影展》和陵川县老年书画家协会“清凉圣境 幸福陵川”书画展。同时晋城博物馆制作的《山西晋城古代彩塑壁画艺术展》在陕西安康博物馆、安徽阜阳博物馆、江西宜春市博物馆、西宁市博物馆开展了巡展,在广州进行了“二十八星宿大湾区首展”工作,巡展期间讨论热度高涨、好评如潮。

收入情况:无。

五、资产变动情况

(一)调拨/拆除

文物调拨:无。

不可移动文物拆除:无。

(二)损毁/丢失

文物损毁:可移动文物无。

文物丢失:可移动文物无。

(三)管理信息变动

文物档案更新:晋城博物馆完成291套;文物档案数字化录入,更新档案信息291条。

资产权属变更:无。

六、修复修缮专项情况

(一)本体修复项目

1.项目名称:青莲寺上寺地藏阁及西妆楼保护加固工程古建筑修缮工程

实施时间:2024.8.13-2024.11.11

投入资金:200万元,资金来源:财政拨款200万元。

修复成果:恢复文物本体结构安全2处(地藏阁及西妆楼载体边坡险情),修复面积254.4平方米(坡脚石笼护墙),保存文物原状100%。

2.项目名称:羊头山石窟危岩体加固工程

实施时间:2024.7.1-2024.8.23

投入资金:126万元,资金来源:财政拨款126万元。

修复成果:恢复文物本体结构安全71处,修复面积46.839平方米,保存文物原状95%。

3.项目名称:郭峪村古建筑群西都世泽谭家院

实施时间:2024.6-2024.11

投入资金:100万元,资金来源:财政拨款100万元。

修复成果:恢复文物本体结构安全9处,修复面积500平方米,保存文物原状100%。

4.项目名称:田庄全神庙文物保护修缮工程

实施时间:2024.3.20-2024.5.31

投入资金:41万元,资金来源:财政拨款41万元。

修复成果:恢复文物本体结构安全1处,修复面积51平方米,保存文物原状100%。

5.项目名称:《晋城博物馆馆藏竹木器文物养护项目》

实施时间:2022年7月22日-2024年12月31日

投入资金:759000元,资金来源:省级专项财政拨款759000元。

修复成果:完成了馆藏的139套167件竹木器类的三级文物的修复养护,改善了馆藏珍贵竹木器的保存现状,延长了珍贵文物的保存寿命,提升了这类珍贵文物的价值。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