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TA0486号 提案的答复
张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戏曲+文旅融合,助推地方传承和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戏曲,推动艺术创新发展,我市积极开展戏曲品牌活动建设、戏曲进校园、戏曲惠民演出等工作,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营造戏曲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
一是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2016年至今,累计完成戏曲进校园200余场,市县两级国有文艺院团,采取“戏曲通识讲解+戏曲唱腔身段表演”的形式,选择适合青少年观看的精品剧目,让广大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戏曲艺术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二是组织开展全市戏曲票友大赛。通过现场表演、展示的形式,为广大戏曲爱好者搭建了展示戏曲魅力的平台,进一步弘扬和普及了戏曲艺术和上党文化,不断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合作开办《我爱上党戏》栏目。与市融媒体中心合作开办了《我爱上党戏》栏目,吸引了众多戏曲爱好者的关注,为上党戏曲的宣传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打造戏曲展演品牌。自2003年起,“凤鸣春晓—赵树理戏剧奖”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已举办了十六届,演出规模逐渐扩大,演出水平不断提高,惠及线上线下观众达数百万人次,已成为晋城市“两节”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二、积极开展“免费送戏下乡”惠民演出
2017年至今,累计完成“免费送戏下乡”演出6200余场,丰富了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各级文艺院团青年演员提供创作演出的交流平台,各级文艺院团在完成基本演出任务的基础上拓展商业演出空间,积极探索“以送促购”模式,培育农村演出市场,提升院团闯市场能力,增加演出院团收入。
三、推进“以老带新”模式,促进人才培养
“免费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是磨砺新人、促进成长的绝佳舞台,市县两级国有文艺院团送戏下乡演出中,在确保演出质量前提下,积极推进采取“老带新”、“师带徒”的传承模式,坚持新老演员同台演出,并优先安排90后至00后青年演员登台演出,形成“老、中、青”相互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舞台实践和艺术锤炼。2023年,市梆子剧院有限公司为团里青年演员量身打造的《雁门关》《狸猫换太子》完成了首演,现在这两部剧目在送戏下乡演出中常演不衰,广受好评。
四、创新戏曲宣传模式
为进一步传承优秀戏曲艺术,弘扬民间传统文化,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市县两级国有文艺院团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直播等方式,惠及线上线下观众近千万人次。以2024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第十六届“凤鸣春晓”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为例,线上线下累计观看人数超过200万人次,充分展现了上党梆子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我市戏曲艺术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数字平台直播等方式,加大对戏曲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力度,积极推动我市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感谢您对文化建设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