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TA0092号 提案的答复
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升级晋城市传统文化精品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全面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一)紧抓《黑神话:悟空》游戏流量,推动服务提档升级
2024年,《黑神话:悟空》游戏火遍全网。其中的取景地涉及晋城的玉皇庙、铁佛寺、西溪二仙庙三处国家文保单位。市文旅局紧抓流量热点,推出了“跟着悟空游晋城”古建探秘、非遗体验、国宝寻访10条精品线路,借势带动全市旅游宣传,并对通往景点的路况进行全面检点,规范交通沿线的信号和标识,尤其是确保从高铁站、客运站、高速口到主要景点的道路畅通无阻。针对没有公共交通的重点监测的文保单位,开通了直通车或公交专线。
(二)紧抓“摇滚演唱会”流量契机,打造特色主题线路
今年5月,为迎接摇滚演唱会带来的文旅热潮,市文旅局精心推出了50条精品旅游线路,涵盖民俗古堡、名人故居、红色革命文化遗迹及康养乡村等特色文化资源,规划出多条一日游、二日游等多样化行程安排。例如以古堡文化为主题,推出阳城县皇城相府、阳城县天官王府、沁水县湘峪古堡一日游旅游线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推出泽州县山河镇青龛村、泽州县李寨乡土岭村土岭事变遗址、泽州县巴公镇山耳东村“红色三杰”党史党魂教育基地一日游旅游线路。通过多元化线路供给,全方位展现晋城文旅资源特色,切实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二、深挖古建文化价值,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加快示范创建。以创建全省唯一的古民居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牵引,项目化推进“保护工程、记忆工程、活化工程”三大任务,着力建设全国木结构古建筑保护和研究基地、全国古民居文化体验和旅游基地、全国研学基地(营地)。加快改革步伐。探索实行土地入市、文物“两权”分离、古民居使用权流转等改革举措,推动文物密集区由“点状保护”向“连片共建”拓展,形成了阳城县“五村一体化”协调发展、润城片区三村联动发展模式等经验做法。加快文旅融合。围绕古建、古堡、红色文化等地域特色,构建起8大类102家地域特色类博物馆群,推出古建探秘、国保寻访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引进玉皇庙“二十八星宿”等20个文旅项目,开发古堡建筑、彩塑壁画等8大类200余种文创产品,“星空之城”“古建博物馆”等城市品牌越擦越亮。加快分类推进。针对极具稀缺性的古道、古堡资源,实施世界遗产化策略,打包皇城堡、郭峪堡等5处古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针对建制完整的明清古村落,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景区化发展策略,打造了皇城相府、湘峪古堡等一批4A级以上旅游景区。针对古院落,植入新型业态进行功能重塑,甄选129个村落和108个明清院落,实施“百村百院”工程,打造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和康养特色村,有力促进了优势资源的活化利用。
三、深耕文化底蕴,打造精品力作
近年来,晋城市立足本土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精心创排了一批彰显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创排了上党梆子《大汉母子》《太行娘亲》《沁岭花开》《柴胡岭》、舞蹈《二十八星宿》《挂壁天堑》、音乐剧《李有才板话》等文艺作品,积极组织各级国有文艺院团参加展演评比,并屡次荣获国家级、省级艺术奖项。其中音乐剧《李有才板话》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上党梆子《大汉母子》入选中宣部国家文化英才培养工程专项资助项目、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及山西省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舞蹈《二十八星宿》成功入选2023年度山西省舞台艺术优秀节目创作扶持计划。
四、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为进一步讲好晋城文物故事,传播晋城声音,有效推介晋城,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古建讲解服务队伍,2025年5月,组织开展了“听我讲古建”讲解服务队伍专题培训。全市500名文保员及宣传、旅游、文化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晋城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风格与特点、保护与利用等方面,能够帮助从业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晋城古建的魅力。同时,还注重讲解技巧的培训,包括语言表达、肢体语言、与游客的互动等,以提升从业人员的讲解服务水平,让游客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古建之美。
下一步,市文旅局将联合相关部门,持续深度挖掘古建群传统文化价值,充实传统文化资源储备库;努力完善交通服务机制,加强专项人员培训,提升人员素养;运用抖音、视频号等方式,加强文艺精品宣传力度,全面提升晋城文旅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感谢您对文化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