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TA0153号 提案的答复
王毓霞委员:
您与常海云委员联名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晋城市紧紧围绕建设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文旅康养样板城市的目标,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深入实施了“基础提升、景区提级、服务提标、品牌提质”四大行动,持续完善“示范区+大景区+百村百院+旅游路网”相结合的产品供给体系,不断丰富优质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净化市场环境,擦亮叫响“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品牌。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全域发展格局
总体规划。为抢抓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机遇、把准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方向,立足产业发展原有基础,我市抢抓发展机遇,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晋城市关于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的实施意见》《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晋城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等;编制《晋城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一核、两环、两带、多片”的全域康养发展格局。
龙头带动。在大景区建设中,我市以“龙头景区+示范带动”为发展思路,推动皇城相府等龙头景区提质升级,帮助良户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增长平之战纪念馆、红色枪杆旅游景区、太行秘境葫芦谷景区等12家A级景区,釜山、丈河、泊水湾、茱萸湾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釜山村、沟北村、勤泉村、下沃泉村、柏沟村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初步形成了“标杆景区引领、特色景区示范、乡村景区辐射”的全域全龄全季的旅游发展格局。
二、科学布局示范区,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为推动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向集群化、聚合式发展能级跃升,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高标准推进文旅康养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成果斐然。一是夜间经济版图扩容。成功推动“梦回长平”不夜城跻身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南大街、“梦回长平”不夜城、司徒小镇、皇城相府、大阳古镇等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矩阵效应凸显。二是旅游休闲街区提质。司徒小镇六尺巷、南大街、郭峪古城明清文化商业街、皇城相府明清文化商业街等特色街区,成功摘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称号,成为文旅消费新地标。三是康养产业集群崛起。陵川县、泽州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凤城康养示范区、皇城相府文旅康养区成功创建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康养产业规模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四是文化产业示范引领。皇城相府荣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皇城相府、潞绸织造集团、大阳古镇、司徒小镇、红都琉璃厂等获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一系列成果标志着我市文旅康养产业正以集群化、品牌化之势,向更高质量、更优效益发展迈进,为城市转型发展开辟新路径、塑造新优势。
三、坚持以赛营城,激发消费新动能
为推动“体育+文旅”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体育在塑造城市品牌形象、赋能文旅经济升级中的独特价值。2025年5月19日至30日,我市在太行一号公路举办“华夏骑友齐聚太行”骑行活动,邀请了全国各地400多名骑友。活动路线穿越A级景区、古堡古建、康养村院、旅游驿站,串联起晋城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
此次骑行活动富有晋城特色,是“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活动的深度实践,实现了借势营销、促进消费、文旅融合发展,对文旅康养有诸多带动作用。一是提升晋城知名度。活动邀请了全国各地400多名骑友,通过他们的参与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到晋城丰富的文旅资源,提升了晋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促进文旅消费。活动期间,我市推出“宠客套餐”,优化“吃住行”服务,设置非遗打铁花、上党梆子展演等文化节目,形成“骑友补给—文化体验—康养休憩”的完整链条,刺激了当地文旅消费。三是激活沿线产业。活动带动了739个村庄发展,沿线“百村百院”工程打造康养民宿集群,浙水村页岩书屋、高老庄咖啡馆成为文旅新坐标。同时,陵川连翘、高平黄梨、阳城烧肝等特产借路网销全国,形成“交通+电商+农业”的产业链。四是推动融合业态发展。借势骑行活动,盘活了太行一号沿线的古堡、药田、星空营地资源,推出“运动康复+药膳养生”“智能导览+古建探秘”等融合业态。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推进景区景点“提标杆”、古建古堡“塑品牌”、百村百院“注活力”、太行一号“优服务”、精品民宿“兴业态”等重点行动,力争为全方位推进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感谢您对晋城市文旅康养产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