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TA0174号 提案的答复
宋小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强市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扩面提质方面
市文旅局积极创新探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路径。以“文化+”为抓手,与企业、书店、酒店等不同业态合作打造特色阅读空间;在“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沿线精选特色村落,打造“精而美、潮而活”的文旅驿站;以“身心浸润、动静结合”为服务理念打造景区书房,这些都成为了集中宣传展示晋城本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特色空间。组织开展了“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评选工作,评选出华谊星剧场爱阅书房、山茱萸博物馆、得之城市书房等10个晋城市“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2025年,围绕全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战略部署,市文旅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晋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实施方案》,将择优打造一批集文化传播、阅读服务、便民消费、社会治理等公共文化属性和功能“小而美”的公共文化新空间。
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方面
2024年,全年累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文化活动共计1.8万余场次,惠及群众3000余万人次。一是以“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为主题,策划推出了46项群众文化活动。承办了山西省秧歌舞大赛、山西省广场舞大赛两项省级群众文化赛事,组织了晋城市广场舞大赛、八音会大赛、第十六届“凤鸣春晓”优秀剧目展演、上党梆子精品(经典)剧目展演、第十二届“太行书会”等品牌活动,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深入推进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省级群众文化服务品牌“太行山红色轻骑兵钢板书”活动100场次、群众文艺队伍(文艺小分队)活动7263场次、乡土文化能人艺人活动1476场次、乡村文化带头人活动2976场次、免费送戏下乡831场次、“周末大剧场”公益演出62场,完成率均达到或超过100%。三是依托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平台,举办了湘峪古堡“相遇•湘峪 游千年古县 品如画沁水”春季乡村村晚、大阳古镇“阳阿奏奇舞”夏季乡村村晚、蟒河景区“重阳时节话茱萸”秋季乡村村晚,惠及游客及群众16.7万余人。
三、非遗项目进景区方面
近年来,市文旅局积极推动非遗项目进景区,不仅丰富了旅游供给,也激活了晋城市非遗资源。皇城相府景区在重阳节期间举办金秋旅游文化节,保护与传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皇城村重阳节习俗”。天官王府持续举办“古堡金秋天官王府美食文化节”,并开发了“王府八八大宴席”“麦芽枣糕”“石磨煎饼”等地方非遗特色美食。司徒小镇景区依托“司徒铁花技艺”精心打造大型室外实景表演《千年铁魂》。大阳古镇景区以建设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空间为己任,大阳剪纸、大阳馔面、大阳手工挂面、大阳面塑、大阳手工制针技艺、二鬼扳跌、泽州秧歌、泽州四弦书、泽州鼓书、泽州铁货制作技艺、古建木雕等非遗项目长期入驻并贯穿景区。
四、博物馆打造提升方面
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领域的“金字招牌”,是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的体现,是衡量一座城市文博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晋城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指标。2025年,“推动晋城博物馆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工作已经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拟通过两年时间(2025年-2026年),在现有“国家二级博物馆”的基础上,晋级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市文旅局会同市博物馆,按照《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及《评分细则计分表》,积极查缺补漏,制定了22项具体任务,将从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三方面全面提升。
五、文化创意产品展示方面
晋城市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大赛自2019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培养了一大批非遗文创人才,挖掘了大量优秀文创产品,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推广晋城市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活动,一个推动晋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特别是2024年9月至12月举办的第六届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大赛,首次推出了“晋城手造·太行有礼”文创品牌手册,首次摄制文创探访节目《晋城手造·寻礼记》,首批入选“中国好礼”产品促进计划……在太行山上掀起了一场探索文化“两创”之路、发现晋城手造之美的热潮,有力推动了晋城市全国“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
下一步,市文旅局将继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开展非遗项目进景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同时,积极对接市财政局,争取设立文艺创作专项资金,以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