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TA0217号 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07-03 发布机构: 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李宁委员:

您与武建党委员联名提出的《关于以程颢书院为载体,打造晋城文化新名片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程颢书院位于晋城市城区北街办事处古书院社区,2007年2月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曾在此讲学。程颢书院全院原为一进四院的完整书院,建筑坐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颇具清雅淡泊之气。目前保存下来的二院和四院是重建于清顺治年间的明清风格建筑,其中二院保存较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晋东南民间书院。程颢就任期间,兴学重教,泽州大地日渐形成人人读书、家家向善的浓厚文化气氛,书院文化为晋城古代的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程颢书院先后成为牺盟会晋城分会、决死三纵队晋城独立第三营驻地,陈赓、谢富治部队曾驻扎这里,程颢书院阁楼墙壁上还保留有革命标语和宣传壁画。

一、修缮保护情况

2013年起,城区区委、区政府将程颢书院修缮保护与开发列入了重点工程。整个项目分两期完成,一期主要是对二院和文昌阁进行修缮保护,总建筑面积1026.39平方米,总投资616.3万元,资金全部由区政府统筹解决。一期工程于2013年9月正式开工,2014年11月全部完工并通过了市、区相关部门的验收。   

程颢书院修缮保护工程二期项目占地面积53亩,古建修缮保护面积2913.57平方米,景观面积28635平方米,财政统筹资金预算5000万元,主要对程颢书院一、三、四院原址及明道祠进行修缮保护,同时完成周边景观绿化及附属配套设施的建设。二期项目工程于2016年5月开工,目前主体与配套建设已全部完工。

二、活化利用情况

紧扣“五大中心”建设,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多措并举,持续挖掘书院文化内涵,努力打造晋城文化名片。

(一)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成立程颢文化旅游公司,注册古书院商标及文化衍生品版权,联合古书院太行文旅公司成功申报3A级国家景区“古书院创意文化旅游区”,积极打造了“传承程颢文化,塑造思想之城”的志愿服务项目,举办“程颢艺术文化节”,免费为参观的游客进行讲解。

(二)积极打造爱国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先后接受晋城市教工委、晋城市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晋城二中等14家单位来此联合开展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年接待企事业单位、各类学校、社会团体5000余人次。

(三)积极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聚合研学旅游、文创产品等新业态,搭台建立文化达人工作室,引入张乐萍剪纸、王子珍叶脉画制作、牛栋平核雕、书院花馍等非遗文化产业,丰富辖区业态。其中,王子珍叶脉画的“二十八星宿”“晋城八景”“程颢讲学”系列作品畅销北京、广州等地。

三、提升改造情况

2013年以来,为进一步利用好程颢书院宝贵的文化资源,提升程颢书院品牌影响力,城区区委、区政府将程颢书院提升工程列入了建设计划。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总占地面积64.75亩,拟对程颢书院保留的文物建筑进行室内外修缮,包括室内墙面、地面、顶棚,室外外墙、窗户、屋面等,同时新建书院建筑、尊经阁藏书楼、国学研究所、景观建筑等工程。规划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绿化河道景观3.8万平方米,项目建设由城区文旅局牵头负责,通过维护和新建仿古建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书院主体、藏书楼、国学研究所等工程,打造“文物+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项目共涉及18项供地手续,已完成15项,剩余文物影响评估、规划条件、土壤污染评估与节地评价3项手续正在积极办理。

四、存在问题

(一)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宣传力量不强。程颢书院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金字招牌不金字”的情况,对程颢的理学思想、书院的文化价值挖掘还不够到位,缺乏有力的宣传推介手段,文化“有底蕴、无爆点IP”,盘活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叫响叫亮书院文化品牌方面推进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文旅要素投入不足,配套建设不够。程颢书院由于受历史战乱影响,现存规模较小,保存功能不齐全,周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没有形成一个互相通联、互为补充的整体格局,文旅发展要素还不完备,民间工艺品和非遗文化产业还未进一步深度开发,为文旅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有规模的集聚效应增加了难度。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尽快启动程颢书院提升改造工程。积极协助建设单位,细化完善设计方案,运用新思路、新举措,尽快完成提升改造工程剩余手续办理,推进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建设。

(二)打造“一静一动”文化新地标。进一步整合程颢书院、古书院3A级文化旅游景区优质文旅资源,与华谊兄弟星剧场连片组团发展,形成“一静一动”文旅融合发展共同体及特色文旅产业集聚区,发展“书院”经济,打造最富文化底蕴的网红打卡景点。

感谢您对晋城文化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