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TA0291号 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樊晋希子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打造非遗旅游线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建议》收悉,现将近年来我市在非遗旅游线路打造及文旅融合方面的工作情况及对您建议的落实情况回复如下:
一、非遗旅游线路规划与资源整合
(一)系统化线路设计,强化非遗资源串联
近年来,我市立足深厚文化底蕴,构建多元化旅游线路体系。已推出10条主题线路、3条“跟着悟空游晋城”特色线路及20条涵盖古堡探秘、太行山水、康养休闲的精品线路。同时,聚焦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特色专题线路,例如以大阳钢针制作技艺、司徒铁花技艺等非遗项目为核心,串联大阳古镇、司徒小镇等景区,推出“晋城冶铁文化之旅”;依托“皇城村重阳习俗”、“泽州中秋习俗”等民俗,整合皇城相府、郭峪古城等景区,形成“晋城民俗文化之旅”,实现非遗资源与景区的有机衔接,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也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深挖文化内涵,创新线路主题开发
结合晋城非遗项目特色,持续探索主题化线路设计方向。未来将进一步梳理各级非遗名录,以传统技艺、民俗节庆、民间艺术等为脉络,规划“非遗手作体验游”“民俗节庆打卡游”等专项线路,通过非遗项目串点成线,增强旅游产品文化辨识度与吸引力。
二、非遗旅游体验项目拓展与创新
(一)场景化体验项目建设
司徒小镇依托“司徒铁花技艺”,打造大型实景演出《千年铁魂》,成为景区的龙头产品,年均吸引百万游客;大阳古镇实施小庙巷、张家祖宅、木作馆改造提升工程,围绕南太行文化演艺园植入酒、醋、针、剑、壶等10种工坊类旅游业态,打造集非遗传承演示、民俗风情体验、地方特色餐饮、购物节庆演出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皇城相府景区在重阳节期间举办“金秋旅游文化节”,保护与传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皇城村重阳习俗”,活动期间上党八音会、上党梆子等非遗节目接连演出,非遗展品匠心独具,非遗美食回味无穷,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二)文创产品体系培育
自2019年起,我市连续举办六届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大赛,包含“非遗手造”类(依托晋城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手工艺,由匠人纯手工打造或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制作的手工艺品、非遗文创、工美艺术品,包括但不限于剪纸、刺绣、琉璃、木雕等非遗项目衍生出的摆件、饰品、生活用品等)、“典藏珍品”类(基于晋城传统非遗技艺,借助新思路、新技术、新材料创作的具备高端收藏价值艺术珍品,包括但不限于巨型雕塑、书画艺术品、文物复刻品等),面向全社会进行作品征集,全市文创产品创新水平逐年提升,全市文创产业活力明显增强。
三、非遗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建设
(一)开发特色文旅业态
喜镇苏庄以省级非遗项目高平鼓书为核心体验项目,每年在古村古街古院落中常态化演出200余场,同时参与央视、省电视台等专题录制60余次;推出每周非遗体验课4次,每月非遗表演课4堂,游客可尝试击鼓、学唱经典唱段,游客从“看客”变“参与者”;围绕婚俗文化,打造传统婚礼服务、婚庆定制等产业,推出沉浸式演出《小二黑结婚》,形成“古建筑+活态曲艺”的沉浸式场景。2024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非遗体验、非遗表演受众观众达50多万人次。
天官王府持续举办“古堡金秋天官王府美食文化节”,并主导开发“王府八八大宴席”“麦芽枣糕”“石磨煎饼”等地方非遗特色美食;砥洎城景区以历史传说为背景,用现代科技与传统习俗相结合,推出《砥洎风华》演艺,将古堡与非遗融合发展,有效推动了上党(晋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计划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规划非遗项目产品标识标牌展示;优化景区标识系统,推动景区周边非遗工坊建设,从导览、二销等多维度提升非遗旅游线路服务品质。
四、非遗旅游宣传推广与品牌建设
(一)全媒体宣传矩阵构建
构建全媒体宣传营销矩阵,目前处于筹备启动阶段,已组建专项工作专班,下一步将与时代文旅紧密合作,积极开展自媒体资源调研,初步掌握本地自媒体账号分布情况,并与重点景区就合作意向进行协商,后续也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任务目标顺利完成;利用各类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如借助央视纪录片《非凡匠人——走进乔氏法花》等媒体资源,展示我市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各类展会和活动,如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博览会、上海进博会等,扩大对外传播。
(二)节庆活动品牌打造
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凤鸣春晓”剧目展演等活动,通过非遗技艺展示、民俗互动体验,吸引游客参与,提升晋城非遗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总之,近年来我市在非遗旅游线路打造及文旅融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上党(晋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的各项任务,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开拓创新,常态化开展促进非遗整体性保护的系统工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保护格局,使非遗在上党(晋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呈现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让保护成果惠及全民。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非遗保护与文旅融合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