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TA0302号 提案的答复
民进晋城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农家书屋”难接地气亟待重视 建议加大力度解决农民“看电视难”问题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晋城市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创新服务形式,优化图书资源配置,完善电视服务,切实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优化图书资源配置
一是精准供给优质出版物。全市采用“百姓点单”模式,2013年以来累计为全市农家书屋配送图书超150余万册,《国家新闻出版署推荐目录》《晋版推荐目录》等优质出版物占比达80%,其中晋版图书占比超40%,涵盖农业科技、法律、少儿等60余个品类,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
二是全力整合全市图书资源。建成以晋城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为分馆、村(社区)农家书屋为馆藏地点的四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截止2023年9月,馆藏文献达3094148册,乡镇分馆馆藏图书量占图书总量的三分之二。全馆图书统一采编、资源统一调配、人员统一培训、服务统一规范、绩效统一考评,同时推出免押金办证、读者信用积分制借阅服务,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图书资源一网通和通借通还。
二、持续创新服务模式
一是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搭建市级数字农家书屋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发“晋城农家书屋APP”,整合电子图书8万册、有声书3万集、农业类期刊300种及视频4000余个,年更新电子图书30%,并与“学习强国”“晋城新闻”等APP对接,累计注册用户超10余万人,活跃用户占比85%。此外,晋城农家书屋APP基于GIS叠加、地图可视化,搭建起阅读分析大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市、县、村三级可依据本级管理权限,实时查看书屋的阅读数据,对阅读人群、阅读内容、阅读热点进行用户画像,实现了个性化阅读资源的精准推送,极大提升丰富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和文化活动,为全民阅读注入了强劲活力。
二是阅读活动常态化开展。以“书香晋城”为抓手,结合“全民阅读季”、“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等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引领带动作用,结合文化艺术普及、文化遗产进校园、“护苗”等工作,主动联系退休教师、文化乡贤、社会学者、非遗传承人等,在重大节假日、寒暑期、周末等时间,组织各农家书屋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及阅读相关活动,推动农家书屋阅读活动常态化,每年开展诵读、好书分享、共读、征文、讲座等阅读活动超6000次。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积极推动农家书屋建设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把农家书屋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部署,融合管理力量,同时针对农家书屋“村民自治”的实际,晋城探索出了“以支村两委委员为主体,实施AB角”的办法,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员,以政府购买方式为农家书屋管理员发放定额补贴(目前泽州县已实现80%以上农家书屋管理员有定额补贴,其他县区正在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管理意见),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标准和管理能力,夯实农家书屋队伍基础,极大保障了农家书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019年,晋城市农家书屋管理员实现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全覆盖。2020年,农家书屋纳入全市图书馆总分馆管理体制,全馆图书统一采编、资源统一调配、人员统一培训、服务统一规范、绩效统一考评,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图书资源一网通和通借通还。农家书屋日常开放、分类上架、台账管理等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四、全面优化电视服务
推进有线电视和IPTV机顶盒软件升级,实现开机即达电视直播频道,并将直播频道窗口置于交互页面显著位置;简化电视频道回看业务操作流程,一部分具备条件的智能机顶盒能够实现待机快速唤醒功能,缩短开机时间。同时,携手各运营商进一步优化平台产品体系和计费逻辑,在解决看电视频道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免费内容的供应,并将免费专区入口安排在首页直播框下方,方便用户点击进入。
关于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市文旅局将认真研究,主动与市委宣传部沟通对接,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深化数字化建设、优化图书资源配置等举措,合力推进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切实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的阅读服务。同时,全面推进电视服务优化升级,通过对收费页面进行系统性改造,增设单片付费专区、免费内容专区以及频道直播回看入口,以清晰的界面布局和便捷的功能设置,全面提升用户观看电视的便捷性与满意度。
感谢您对文旅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