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TA0311号 提案的答复
民盟晋城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我市传统社火文化亟待保护和传承的建议》收悉,现将我市在推动传统社火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工作情况及您的建议落实情况回复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护机制
我市高度重视传统社火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将其纳入上党(晋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晋城市文旅投诉中心、晋城市非遗保护中心),为传统社火文化的保护提供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保障。制定并实施《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文件,为传统社火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制度支持。设立财政资金,我市市级年度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最高达150万元,六县(市、区)县级年度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合计40万元,为传统社火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开展普查与记录,夯实保护基础
近年来,我市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对传统社火文化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记录。2024年,我局列支15万元聘请晋城市太行民间音乐舞蹈研究所对全市市级以上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部分戏曲等近40个项目进行了记录工作,通过实地走访、资料收集、影像拍摄等方式,梳理了我市传统社火文化的种类、分布、传承现状等信息,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此外,出版了《晋城民俗》等书籍,拍摄了《非遗晋城》34项晋城市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纪录片,对部分传统社火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展示,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对传统社火文化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三、推动传承与创新,激发文化活力
一是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目前,我市开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定工作四次,累计评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60名。其中,传统社火相关项目传承人198名,为传统社火文化的保护传承奠定了强大的人员基础。
二是推动传统社火文化的创新发展。鼓励和支持传统社火文化与现代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性的社火表演节目。司徒小镇景区依托“司徒铁花技艺”精心打造的大型室外实景表演《千年铁魂·山西情》成为景区的龙头产品,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慕名观赏,同时在景区持续开展社火巡游活动,丰富了景区的文化业态。大阳古镇景区始终与传统文化保护紧密相连,一大批非遗项目,如大阳剪纸、大阳面塑、大阳二鬼扳跌、抬杠箱、泽州秧歌、泽州四弦书、泽州鼓书、泽州铁货制作技艺、古建木雕等长期入驻并贯穿景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成为景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非遗课程融入国民教育体系。1.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推动非遗普及。全市六县(市、区)每年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20余次,年覆盖人群达六万余人次。2.推动设立校园非遗社团,非遗传承更加生动活跃。引导中小学校组建非遗项目社团,对接项目传承人为非遗社团提供专业辅导,提升非遗社团的“小传承人”技艺更加熟练。泽州县大阳镇初级中学校、泽州县南村镇浪井小学、泽州县南岭镇李寨初级中学校三所学校的上党八音会项目非遗社团,曾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参加演出。
贵单位提的建议正是我市正在且持续努力的重要工作内容,我局将认真领会您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举措,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培养年轻传承人队伍,加强宣传普及,推动传统社火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市传统社火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贵单位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推动我市非遗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