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TA0390号提案的答复
王晋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结合国家、省级政策及我市实际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微短剧作为网络视听产业快速崛起的新赛道,以其短平快、强情节、强互动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当下文化消费的新热点。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和省级政策导向,在微短剧产业发展方面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国家及省级层面相关扶持政策
国家广电总局自2022年起持续加强对微短剧的监管与引导,推出系列政策规范创作边界,推动行业向精品化、健康化发展。2024年,启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2025年初,升级发布《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深入实施“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非遗”等六大创作计划。2月,配套发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3月,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微短剧要“爽”而有度》,引导微短剧创作回归生活、回归艺术本身。
山西省广电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微短剧领域打出“建设基地+政府服务+繁荣创作”组合拳。在创作方面,实施“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从选题规划到内容审查全流程把关。2023 - 2024年,共有网络微短剧立项72个,创作热度持续提升。在基地建设上,推动“腾讯视频精品微短剧基地”落地山西临汾,采用“省局+平台”模式,为微短剧项目提供一体化服务保障,带动周边及全省多地建设微短剧基地。同时,积极推动各地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精品创作,如对入选相关精品创作工程的微短剧给予资金扶持。
二、晋城市在微短剧内容及创作引导方面工作
在内容引导及创作引导方面,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于2024年开展“跟着微短剧游晋城”活动,首部作品《小福寻亲记》已正式上线。该剧以主人公钱小福穿越寻亲为主线,以晋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文化名城、古村古镇、特色乡村、景区景点等为取景地,呈现一系列生动有趣且感人的故事,共60集,每集约2分钟。通过这部微短剧,有效扩大了晋城的知名度、辨识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叫响“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品牌。
在微短剧备案工作上,去年我市有五部微短剧进行拍摄,市文旅局积极帮助制作团队完成备案工作,为微短剧的顺利制作播出提供了保障。同时,我市正在积极申报网络视听基地,希望通过基地的建设,吸引更多优质微短剧项目落地,进一步推动微短剧产业在晋城的集聚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微短剧产业发展,助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具体工作方向如下:
1. 加强政策扶持:积极研究制定针对微短剧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优秀的微短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制作团队邀请专业影视顾问,提升微短剧的制作水平和艺术质量。对在我市取景拍摄、宣传晋城文旅的微短剧,给予更多政策优惠和资金奖励。
2.“微短剧+非遗”模式探索:深入挖掘晋城丰富的非遗资源,如上党八音会、泽州四弦书等,推动“微短剧+非遗”新模式的发展。通过微短剧生动展现非遗文化的魅力,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为微短剧赋予深厚文化内涵,提升其品质和吸引力。计划每年推出一定数量的“微短剧+非遗”主题作品,并进行重点宣传推广。
3. 人才培养与引进:设立微短剧人才奖励机制,对在微短剧创作、导演、表演、制作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激发人才的创作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微短剧创作人才和团队,提升我市微短剧创作的整体水平。
4. 强化内容创作与监管: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鼓励制作团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挖掘晋城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发展等素材,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晋城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微短剧作品。加强对微短剧内容的监管,确保微短剧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视听环境。
感谢您对我市影视行业发展及剧集创作方面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