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TA039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11-11 发布机构: 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郭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挖掘古代乡贤文化 助推乡村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乡村康养产业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近年来,市文旅局深入挖掘古代乡贤文化,通过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开展课题研究、打造家风家训馆等举措,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实体载体,切实为乡村康养产业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一、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留住乡愁乡韵

(一)科学规范,扎实开展资源普查

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文化遗产、文化记录、文化场所、文化活动、文化人才、文化传承、文化创意、文化发展等资源挖掘整理。对调查资料进行系统分类整理,形成全面、准确的文字记录和清晰、翔实的影像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和数字化档案。同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二)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推进方法

在“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推进过程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开办网络数字“非遗体验馆”并开设乡村文化记忆专区,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随时随地参与体验导览、乡土记忆、资料搜录、知识链接、学术探讨等网络虚拟体验活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文化资源利用的互融共生。开通微信公众号,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地推介本地乡村文化。

二、深挖乡贤文化内核,助推乡村康养产业发展

    深入挖掘古代乡贤文化,打造地方人文特色。以大阳镇为例,一是开展课题研究。2023年以大阳仕官文化为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深入挖掘和提炼大阳仕官文化与当代中国“评优评先,唯才是举”“能者优先”等精神的相互融合,教育激励党员领导干部继承和发扬仕官文化中体现的廉政、荣誉感、奉公守法等修养和追求。二是打造家风家训馆大阳家风家训馆位于大阳小庙巷内,以孟天官院为基地,围绕先贤家风、领袖家风、模范家风、大阳家风、烽火大阳、孟氏家风、当代家风等几大部分打造而成。在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大阳镇共接待各单位各部门78个,接待1500人次。三是组建大阳乡土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大阳乡协2016年4月9日挂牌成立。自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及公益活动,并定期开设微课堂讲座、撰写历史文化文章,进一步增强对古镇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的了解。

下一步,市文旅局将持续挖掘古代乡贤文化,整合重要文化名镇资源,加大乡贤文化宣传,力争打造出乡贤文化旅游路线,推动文化体验与康养旅游深度融合,持续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感谢您对文旅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