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TA0400号提案的答复
田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给予基层上党梆子剧团待遇和政策扶持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上党梆子作为晋城市传统戏曲的重要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戏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市文旅局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通过加大精品剧目创排投入、提升戏曲惠民演出补助等,全面推动了上党梆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聚焦时代主题,打造精品力作
2024年,累计投入创作经费2700余万元。创排了上党梆子新编历史故事剧《大汉母子》、上党梆子现代戏《柴胡岭》《煤海云帆》、音乐剧《李有才板话》,移植创排了上党梆子《高粱红了》,复排了上党梆子《闯幽州》《三击掌》《打铁》,并屡次荣获国家级、省级艺术奖项。
二、提高补助标准,强化公益属性
为进一步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自2024年起,将市级免费送戏下乡标准由原来的1.5万元/场分别提升至2.4万元/场、2.2万元/场,沁水县演出经费标准由6000元/场提升至8000元/场。今年,泽州县经费标准由8000元/场提升至1.2万元/场,陵川县经费标准由4600元/场提高至6000元/场。各级院团所需资金已全部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切实有效保证演出院团的基本运营,最大化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三、创新工作模式,激发市场活力
2024年,晋城市“免费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完成831场,完成率达127.84%。为进一步培育农村演出市场,提升院团闯市场能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果,推出了“送戏下乡”3.0版本,采取“3+2”或“5+2”的以送促购新模式,鼓励多买多送,拓展了商业演出空间,增加了院团演出收入,有效缓解了惠民演出和商业演出档期冲突问题。
四、加大培养力度,夯实人才根基
近年来,为推动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加强戏曲人才梯队建设,市文旅局积极作为,多措并举,聚焦上党梆子青年人才培养,以市上党梆子剧团为例,李樊、李丹、郑媛媛等一批青年演员已成为传承发展上党梆子的新生力量。一方面,大力推行“名师传帮带”机制。组织上党梆子领域资深戏曲艺术家对青年演员进行全方位、精细化指导,帮助他们在唱腔、身段等方面提升表演水平。另一方面,积极为青年演员搭建实践平台。依托“免费送戏下乡”等演出平台,通过以老带新模式,优先安排90后至00后青年演员登台演出,持续强化青年演员的舞台实践能力,为上党梆子传承发展注入新生代力量。
下一步,市文旅局将积极与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大对基层上党梆子剧团的扶持力度,同时,鼓励各级国有文艺院团深入推进戏曲进景区力度,深化“戏曲+文旅”融合发展,为上党梆子传承发展注入新动能。
感谢您对文化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