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TA0417号提案的答复
张逸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太行一号文化符号 助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晋城市紧紧围绕建设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文旅康养样板城市的目标,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深入实施了“基础提升、景区提级、服务提标、品牌提质”四大行动,持续完善“示范区+大景区+百村百院+旅游路网”相结合的产品供给体系,不断丰富优质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净化市场环境,擦亮叫响“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品牌。
一、凝练文化标识,激活地域魅力引擎
深挖本土文化内涵,以独特文化元素为核心,打造极具辨识度的地域文化标识。依托“中国古建博物馆”的美誉,选取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青莲寺唐代彩塑等极具代表性的古建艺术精品,进行形象化提炼与数字化重塑,通过制作精美的宣传海报、短视频等,将其打造为晋城文旅的视觉符号。同时,结合《黑神话:悟空》爆火契机,将游戏中出现的铁佛寺明代悬塑等元素进一步放大,开发相关文创产品、主题活动,使这些文化符号成为游客认识晋城的重要窗口。
在民俗文化方面,将司徒小镇“打铁花”这一千年绝技进行品牌化运作,通过专业团队策划、宣传,提升其在全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使其不仅是一项民俗表演,更成为晋城地域文化的响亮名片。此外,晋城还积极挖掘本地特色饮食文化,将“高平十大碗”“阳城烧肝”等特色美食与文化符号相结合,推出主题餐饮体验,让游客从视觉、味觉等多维度感受晋城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活地域文化发展新动能。
二、筑牢保护屏障,传承文化历史根脉
抓好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我市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大市比较优势,出台《山西晋城古民居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一心一廊两带三片区”的发展格局,构建起全方位政策保障体系;深入挖掘古建艺术价值,如玉皇庙亢金龙、娄金狗、虚日鼠、室火猪4尊文物级的复刻品;铁佛寺彩塑的三维数据化、关羽像的1:1的3D打印,以及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的数字艺术呈现。同时,创造性实施晋城低级别文物认领认养工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并开展“沿着古堡游晋城”专题推介活动及“雨露工程”公益教育、古建古堡研学、革命文物进校园等系列实践活动,推动文物保护全民化。
抓好非遗传承与发展。我市先后制定出台《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政策,保障非遗传承发展;组织开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评定工作,拍摄《非遗晋城》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专题记录片,推动我市非遗文化的传播,建成太行锡崖沟度假区晋城非遗体验馆、县(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中心以及约70个乡村文化记忆展馆,且全部免费开放,为传承人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三、创新旅游格局,打造特色体验空间
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创新旅游发展模式,精心打造特色主题旅游空间。围绕古建文化,推出“古建探秘”主题旅游线路,将玉皇庙、青莲寺、府城玉皇庙等古建景点串联,游客可沿着线路深入了解晋城古建的历史、艺术价值,感受古代建筑工匠的精湛技艺。结合生态资源,打造“太行生态康养”主题旅游产品,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串联起众多生态景区、康养小镇,游客可在此享受森林康养、温泉养生等特色服务,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积极开发主题旅游新业态,如以长平之战为背景的历史文化主题研学游,游客可以参与历史场景模拟、沙盘推演等活动,沉浸式学习历史知识。在景区建设上,融入主题元素,打造主题酒店、特色民宿,如司徒小镇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打造具有晋东南特色的民宿院落,让游客在住宿中感受当地文化氛围。通过创新旅游格局,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体验,提升了文旅产业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平台优势,力争打造太行一号文化符号,为全方位推进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感谢您对晋城市文旅康养产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