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工作成绩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卫生计生工作牢牢把握服务人民、促进健康的宗旨和目标,以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为抓手,扎实稳妥推进卫生计生各项惠民工程顺利开展,各项卫生计生工作成效显著,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过去五年主要工作成绩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卫计系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日臻完善,市人民医院、晋城大医院、市妇幼院成功晋级三甲医院,18所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政府办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共2252所)。晋城大医院新门诊楼建成投入使用。顺利通过并持续维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我市居民健康卡建设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表彰。晋城市人民医院易址扩建工程和晋城市中医院新建工程两大工程建设正有效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展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获国家、省相关部门多次表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计划生育、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卫生应急等工作均位居全省前列。
虽然我市卫生计生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队伍老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市市级医疗服务能力、健康养老发展、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卫生计生服务管理的路径、方式和举措,认真研究解决。
2017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17年,我委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争三快两率先”战略部署和省卫生计生委“12356”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发展、改革、创新、保障”四大主线,加快推进“健康晋城”建设。
(一)以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一是全市域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2017年以来,我市以高平先行先试、全市域全面推进的模式开展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整合县乡两级医疗卫生资源,组建县级人民医院集团,赋予集团独立法人地位,医疗集团对所属医疗卫生单位全面推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品“六统一”管理,错位配置,资源共享,区域协同。通过改革,初步取得了“三升三降”的好成绩,所谓“三升”:一是县域就诊率上升,全市县域就诊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达到了85%左右;二是基层诊疗量占县域门诊总量比例由45.3%提升到58.6%,基层门诊量提高8个百分点,双向转诊率提高18个百分点;三是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增加,满意度上升。“三降”:一是患者次均费用增幅止涨回落,群众就医成本下降;二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在集团基层分院就能享受到县医院同等水平的医疗服务;三是患者住院自付比例下降,降幅在6%左右。4月27日,山西省医改工作暨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会议在高平市成功召开,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高建民、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卫小春等领导亲临会场、到会指导,充分肯定了我市的经验做法,并指出我市的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虽然与其他地方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表面上看,只是“机构”和“服务”四个字不同,但其深度难度和内涵却大不一样,是一次真正意义上“伤筋动骨”的改革,不仅有“干货”,而且成效明显,对我市的医改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市三次在省相关会议上作经验交流。8月15日召开的全省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我市及高平市先行先试的精神和态度得到了楼阳生省长的点名表扬。8月28日—29日,来自人民日报、健康中国、中国网、央视网、网易等国家、省、市二十余家主流媒体的记者深入高平市,从医院、患者、医务人员等不同角度就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进行参观采访。二是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全市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以药补医”,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对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收入通过政府补偿55%、调整服务收费40%和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增收5%三种方式予以补偿,政府补偿足额到位。城市公立医院于2017年7月1日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75%、政府补偿20%、医院内部消化5%三种方式进行补偿,各医院按照要求正常运行。三是积极推进药械供应保障建设。全面推行公立医院药品阳光分类采购。实行药品、耗材采购“两票制”,进一步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中标、配送企业的履约监管。
(二)以市人民医院易址扩建和市中医院新建“两大工程”建设为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两大工程”是市党代会、市“两会”提出的“实现卫生大提升”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和关键。2017年,我委将加大“两大工程”推进力度,取得积极的进展。市人民医院方面,已完成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节能评估待可研定稿,供能协议签订后报市发改委审批。土地批次手续已经市国土部门电子版网上审批,审批件纸质版于9月4日正式报省国土厅建设用地审批处。地面附着物摸底评估工作正在填表整理,摸底资料出来经几方确认后作价值评估。市中医院方面,晋城市中医药协会经过严格审查顺利通过,并正式获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土地批次申报城区地宗转至晋城市国土资源局,已上报省国土厅。土地预审手续,已报市国土资源局。
(三)以三件政府为民实事项目为抓手,妇幼健康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面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和生育高峰的到来,2017年,我委将加强对妇女儿童的服务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推进,并被市政府列入全市为民实事项目强力推进。一是为全市城乡怀孕妇女提供免费的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截止9月底,相关配套资金已足额下发各县(市、区),共开展免费产前筛查12029例,完成目标任务数的61%。二是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耳聋基因免费筛查。目前,在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统计年限内,已筛查19484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数108%。2017年7月和8月分别筛查1428例和1870例。三是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目前,开展0-6岁儿童残疾筛查和诊断工作180例,已超额完成任务(任务数是106例)。
(四)以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为依托,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一是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我委紧紧围绕“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的工作目标,在做好完善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除新农合定点医院普通门诊挂号费、提高门诊报销比例等十二项健康惠民工作的同时,通过实施大病救治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的“三个一批”的优先有待举措,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作。此外,通过家庭医生团队和乡村干部分别与贫困人口进行签约,积极开展政策宣传、督查政策落实、及时跟进服务等工作,确保我市各项健康扶贫政策有效落地。二是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双签约”活动。通过家庭医生团队和乡村干部分别与贫困人口进行签约,积极开展政策宣传、督查政策落实、及时跟进服务等工作,确保我市各项健康扶贫政策有效落地。截止目前,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48.5%(省要求3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6.68%(省要求60%),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覆盖率达到90%以上(省要求90%),全部完成了省定目标任务。三是加强医养结合工作力度。针对人口老龄化到来的形势,我市积极加强医养结合工作力度。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晋市政办〔2016〕95号),将其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一,并确定了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晋城市白云同德医院和陵川县人民医院为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单位进行积极探索。同时,确定泽州县大东沟镇峪南村和泽州县犁川镇水城村为试点村,探索村卫生室与乡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融合发展经验,确保更好地满足广大乡村老年人医疗和养老服务需求。
(五)其他各项工作统筹推进。一是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建立了以晋城市人民医院、晋城大医院为龙头的医疗联合体,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与我市辖区内4所县级医院(高平、阳城、陵川、泽州二院)建成医疗联合体,开展技术帮扶、人才培养、信息系统、双向转诊等多方面合作。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市、县两级远程医疗会诊平台,使医联体内的疑难危重病患者,可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全方位会诊。加强了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继续加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力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双向转诊体制机制,分级诊疗持续推进。二是继续深化计生服务管理改革。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体系,加强出生人口监测,推进基层卫生计生深度融合。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三是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45元提高到了50元,增加的5元公共卫生经费全部用于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在省公共卫生督导检查中名列前茅。四是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大力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加强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职业病、重型精神病以及重特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大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强化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我市卫生计生跨区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经验获省卫生计生委通报表扬。积极做好雾霾等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监测、应对。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应急队伍技能竞赛活动,我市应急队伍在全省竞赛中成绩优异,卫生应急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五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继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荣誉。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改造,推动健康城镇试点和“健康细胞”建设,着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面貌。六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认真落实政府对中医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促进中医馆建设。积极开展中医药师承传承工作,加强中医人才培养。
三、科学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抢抓机遇。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制定规划了“健康中国”新蓝图。去年8月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卫生健康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会议,对卫生与健康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决策部署,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一方针为我们继续开拓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6月21—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对我省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和五项重大任务,明确了山西今后发展的大方向和大格局,为我们把握大局、抓好重点、继续前进提供了根本遵循。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打造“健康山西”的目标任务,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推进“健康山西”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书记骆惠宁年初提出山西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加快步伐,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行列,并经常性过问医改工作进展;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高建民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和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并为我市改革的推进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鼓励。市第七次党代会、市“两会”将“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和“实现卫生大提升”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力实施“健康晋城计划”,其中提出要补齐农村医疗卫生短板,优化中心城区医院布局,加快晋城大医院投入使用,加快市人民医院易址扩建,加快启动市中医院建设,不断增强人民健康福祉。此外,今年以来,晋城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和支持医改工作,市委书记张九萍对改革工作亲自部署、对改革方案亲自把关、对涉及改革的关键环节亲自协调,市长多次听取改革情况和改革进展的汇报,对改革事项的推进与落实亲自研究、亲自督察。副市长梁丽萍坐镇指挥,通过“周汇报”、“月推进”、“经常性研讨”、“一事一议”等工作节奏和工作机制,切实推动医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8月15日召开的全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楼阳生省长点名表扬了我市的改革经验和做法,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肯定。由此看来,党和国家、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所有卫生计生同仁都为之振奋和鼓舞,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
(二)迎接挑战。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从社会层面来看,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两孩”政策的全面实施使高龄产妇生育问题开始凸显,出生缺陷风险正在加大,群众对疾病防控、疫苗接种、妇幼保健机构、妇产儿医护人员等需求都日益剧增,我们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从全市医疗卫生发展现状来看,卫生与健康工作任务重、头绪多、人员不足,更别说优秀人才了。卫生健康方面历史欠账较多、医疗资源严重不足、资源配置失衡、医疗服务质量低下、基层服务能力薄弱、民营医院发展不足等诸多短板严重制约了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全市各级卫计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不同程度的存在人才短缺、机构萎缩、设备陈旧、缺医少药现象,给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诸多不便。从系统内部来看,队伍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队伍素质、能力和作风与当前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百姓群众对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现状的迫切期望相比,与卫生计生深度融合的工作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甚至相悖的地方。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未来四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的发展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统领,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争三快两率先”战略部署,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核心,以建设健康晋城为目标,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不断夯实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大力提升医疗服务管理水平,着力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综合服务工作,积极实施爱国卫生运动和城乡清洁工程,统筹做好卫生计生事业规划、健康宣传教育、医政医管、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监督、妇幼保健、中医药事业发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卫生应急能力提升、政风行风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推动卫生计生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新期盼。
2018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是: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和要求,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突出改革创新,以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发展;突出夯基提质,全力推进市人民医院易址扩建和市中医院新建“两大工程”建设,提升全市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突出民生优先,大力实施政府为民实事项目和健康扶贫工程,努力提升群众健康保障水平;突出预防为主,积极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卫生计生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突出统筹协调,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统筹抓好医疗品质提升、计划生育服务、卫生计生综合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援、中医振兴崛起、爱国卫生运动等重点工作,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对标先进、争创一流,奋力开创卫生计生事业新局面。
(一)突出改革创新,以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发展。一是继续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建立完善管理中心和业务中心,理顺工作流程,优化服务内涵,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积极落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度,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认真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大力推进硬件设备建设,真正使一体化改革各项任务做到实处。医疗集团要着力加强与其他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级专科医院结成的医联体和专科联盟,提升医疗集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二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探索创新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建立科学的医院决策机制、民主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编制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等组成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基层、公卫、医院和卫管四大信息系统,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和无纸化双向转诊系统,实现全市卫生管理一体化;12320、网络、微信等开通预约挂号及健康档案查询等自我运用管理功能,打造智慧医疗。四是实行药械采供“两票制”。 落实基本药物配备和优先使用制度,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全面推行公立医院药品阳光分类采购。扩大高值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限价采购范围,实行药品、耗材采购“两票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中标、配送企业的履约监管。
(二)突出夯基提质,全力推进市人民医院易址扩建和市中医院新建“两大工程”建设,提升全市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市人民医院易址扩建和市中医院新建“两大工程”建设。将“两大工程”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严格按照各项程序和流程,加快进度,提高效率,依法依规实施;要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跟踪督导,确保按时完成相关任务,确保“两大工程”尽早奠基开工。二是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放,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基层卫生技能竞赛活动。全面推进市县乡医联体建设和专科联盟建设,认真实施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指导意见。三是促进健康产业发展。规范和支持社会资本办医。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检查、消毒供应和血液净化机构。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加强医疗机构老年病科建设,鼓励和引导闲置床位较多的医疗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或护理院。四是加强人才科教建设。深入推进“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注重拔尖人才、骨干人才和适宜人才的选拔培养。增强医教协同,继续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工作,提升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和达标率,抓好全科、康复、护理、医养、产儿科、精神、传染、病理等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
(三)突出民生优先,大力实施政府为民实事项目和健康扶贫工程,努力提升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一是为全市人民办好健康实事项目。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点疾病的特点,立足本市实际,在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老年人健康服务、健康教育等方面确定民生实事项目,提升健康服务水平。二是深入推进健康扶贫。进一步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持续将各类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扩大三级医院“组团式”帮扶贫困县医院覆盖范围,开展贫困地区“医卫双优下基层活动”,为贫困农村妇女提供免费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完善偏远贫困地区巡回医疗制度,不断提升贫困县医院专科护理能力。按照国家“三个一批”的要求,推进贫困大病患者分类救治,把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三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一体化,将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流动人口、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重点人群全部纳入健康管理范围,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康复护理等延伸性服务。继续实施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项目执行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四)突出预防为主,积极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卫生计生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一是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引导。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六进”(进家庭、进农村、进学校、进单位、进医院、进公共场所)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在全市社区、单位、学校、企业等继续开展“健康小屋”创建活动,推进公共场所控烟,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二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丰富家庭医生服务内涵,为签约居民提供动态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用药指导、健康促进、网络药师等优质服务。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上级医院专科号源优先配置给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上转病人提供优先接诊、检查、住院服务。三是继续加强重点疾病防治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加强重点人群艾滋病检测和防控,落实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全员治疗。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实现县级精神卫生科全覆盖,不断提高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报告、救治、管理水平。在全市开展重点慢性病流行病调查,努力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的预防控制。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继续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收集、分析、研判。四是不断推进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建设。健全综合监管制度,强化全行业监管和医疗执业检查。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全过程执法记录和自由裁量基准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强化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突出做好雾霾等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监测、应对,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维护公众健康。
(五)突出统筹协调,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统筹抓好其他重点工作。一是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探索建立“无陪护病房”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预约诊疗平台覆盖全市所有县级综合医院,探索并规范开展在线支付,方便群众就医。二是继续深化计生服务管理改革。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体系,推进基层卫生计生深度融合。继续加强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和规范化基层妇儿保健门诊创建,全面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认真落实计生奖扶政策,精准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深入推进幸福家庭创建,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强化宫颈癌、乳腺癌等常见病多发病干预力度,保障妇女健康。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三是积极推动中医药振兴崛起。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建设覆盖市县乡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视频推广网络。继续开展市名中医评选活动,不断充实中医药队伍。建设好一批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基层中医馆。四是加强和改进卫生应急保障。推进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强化市、县卫生应急队伍培训,适时开展跨区域综合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强化公立医院卫生应急工作,努力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五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以迎接卫生城市国家复审为契机,健全基层组织机构,大力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镇活动,推动健康城镇试点和“健康细胞”建设,着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