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TA0357号提案的答复
赵红亮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城市夜经济中注入中医药多元消费新场景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在夜经济发展中融入中医药元素,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样本,是有效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突出晋城康养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有助力于实现“中医药强市”的目标。
一、积极意义
(一)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在城市夜经济中注入中医药多元消费,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当代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存在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等问题,健康焦虑与日俱增,他们渴望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中医药提供的服务,如艾灸、足浴、养生茶等正契合了年轻人追求健康养生的心理。
(二)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中医夜市将中医带入城市夜经济中,一改中医正襟危坐老气横秋的面貌,以更加亲民和便捷的方式呈现给大众,使得中医文化焕发新生,为中医传承文化、服务大众健康开辟了新的路径。
(三)推动夜经济发展
中医药多元消费为夜经济增添了新的消费场景和模式,从单纯的餐饮、娱乐消费,拓展到健康养生领域,丰富了夜经济的内涵和供给,促进夜经济的繁荣发展,为城市商业注入新的动力。
二、主要工作举措
晋城市始终坚持“中医药强市”战略,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健康服务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市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全域康养发展格局,构建“一核、两环、两带、中医药多片”的空间布局。2024 年,全市累计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50余场,覆盖群众超10万人次,中医药服务基层覆盖率达95%以上,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显著提升。
(一)中医药文化夜市项目
2023年联合中共晋城市委人才办举行“聚才智、增创新、促健康”夜市活动,形成三大特色服务模块:一是百名中医专家驻场义诊,提供个性化辨证施治方案、慢性病管理指导和中医康复技术体验;二是沉浸式文化体验区,设置养生茶饮品鉴、耳穴贴敷体验等互动项目,让群众更好体验中医文化和技术;三是传统养生功法展演,系统展示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技艺,配套开展经络养生科普教学。活动期间累计服务群众上万人次,市民健康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
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城区、阳城、陵川开展20余次进校园活动,走进幼儿园,开展健康讲座,引导学生辨识常用的12种中药,发放校园读本、儿童绘本共计2050本,张贴宣传海报80张。通过PPT展示、故事讲述等形式讲述中医药传统文化,开展中医药预防肥胖知识讲座等,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
(三)中医药文化知识角项目
为提升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满足群众对优质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需求,全市建设50个中医药文化知识角。以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在市区学校、小区、公园、广场、医院、景区等人群聚集、人流量大的区域设立,以直观的形式呈现中医药文化精髓、健康知识等,增强文化咨询,促进教育普及。
(四)中医药产业创新项目
打造“中医药+”系列创新产品与服务,一是促进中医药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在太行一号路松庙驿站打造中医阁,配备中医理疗室、中医养生馆和氧舱坊,为村民和广大游客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中医茶饮、特色药膳等药食同源产品,吸引外地游客超过5万人,中医药康养融合初见成效。二是利用中医药在养老领域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在基层设立中医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开展“中医阁”建设,让基层群众特别是老年人能够便捷地享受到中医特色的医疗保健服务,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和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为基层群众就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医疗服务。
三、目前现状及下一步举措
虽我们已开展了部分工作,但目前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诊断专业性有限,夜市中医只能提供初步、大众化的问诊需求,诊断时间短、环境嘈杂,流于大众化、形式化,就诊类别往往大同小异。但每个人体质千差万别,中医讲究对症下药,对于一些复杂的健康问题和个人深层次健康需求,需要前往正规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二是市场乱象,部分无良商家可能打着养生旗号收割智商税,借着中医夜市之名售卖虚假或高价养生产品,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中医药在夜经济中的健康发展。
针对现状,下一步我们将:
(一)培训助力,人才队伍创造新作为
定期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中医诊疗水平,推动中医适宜技术的广泛应用。针对中医药从业人员,搭建学习平台,进一步完善西学中及师承教育管理机制,多举措、多途径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不断完善基层中医药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培训打造一支既懂中医知识又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人才队伍,在中医药宣传推广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服务护航,技术推广绘就新蓝图
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组建专业的中医药服务团队、规范中医药服务标准,确保人民群众能够获取更加高效的中医药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宣传推广活动中,为居民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指导,给予更加适宜的中医药技术和养生方案,全方位护航居民健康。
(三)优化布局,推动夜市常态化运营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医药强市”战略为引领,卫健委、文旅、市场监管、体育、工信、农业等多部门共同发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区协同”的运营机制,将夜市活动与传统节日、社区文化节有机结合,形成常态化服务模式。二是在城区(南大街、万达广场)、高平等区域建设夜市示范区,打造医疗、健康养生、文创等多元化体验场景,将传统中医技法与现代理疗手段相结合,让民众在养生茶饮、中药药膳、特色食材等药食同源产品品尝中汲取养生智慧,切实彰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活力。三是根据客流量、消费者满意度等指标,更多倾听百姓呼声,推进完善机制,真正让中医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切实提升百姓对中医药的依从率、获得感。
(四)强化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
整合融媒体、“健康晋城”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网络。发布涵盖节气养生、中医药文化、身边的名中医等中医药科普内容,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
未来,我委将以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统筹整合各级医疗资源,持续打造医疗保健+健康管理+文化体验的“一核多元”中医药夜市体系。从服务人次、技术转化率、群众满意度等多维度实施动态监测,持续提升项目品质,推动中医药文化通过夜间经济载体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让千年岐黄智慧焕发时代生机。
感谢您对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负 责 人:赵军
承 办 人:王儒杰
联系电话:13753680001
晋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