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公众开放日走进下町遗址
9月11日,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晋城市文物局主办,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泽州县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弘扬中华文明,讲好晋城故事——泽州下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公众开放日活动”在泽州县周村镇下町村考古现场隆重举行。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梁宪亮、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局长王强、副局长郑忠社,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军、副主任张清洋,泽州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郜润斌,泽州县周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孟晓芳等出席活动。各界文博工作者爱好者和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雨露工程”的孩子们以及下町村民代表等共计80余人参加了现场活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薛新明、田建文,副研究员赵辉、泽州下町遗址考古领队武俊华等专家进行了现场讲解。
下町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下町村西南,为配合晋阳高速改扩建项目于2021年6月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为2000平方米。清理发掘灰坑120余个、陶窑2座、竖穴土坑墓5座、瓮罐葬1座、房址1座。时代涵盖仰韶、龙山、二里头、东周等多个时期,其中龙山——二里头时期的堆积最为丰富。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陶器数量最多,器类有盆、罐、瓮、碗、钵、豆、鬲、甗、斝、鼎、尖底瓶、纺轮等,纹饰有绳纹、弦纹、线纹、网格纹、附加堆纹、素面等。石器有石铲、石刀等。骨器数量较少,如骨针。兽骨种属主要有鹿、猪、狗、羊等。下町遗址发掘是晋城推进大型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的典范,也是晋城历史上第二次发掘史前时期遗址,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此次开放日活动展示的对象主要就是遗址遗迹及其出土遗物。
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晋城市文物局局长王强在致辞中表达了对省考古研究院大力支持的感谢,并表示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就是让公众近距离接触遗址和文物,由考古专家解读文物内涵、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拉近大众与考古工作的距离。这对于培养公众自觉守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号召更多的人,共同了解、参与、支持文物保护工作。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梁宪亮指出:在考古发掘现场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是我们践行总书记要求,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书记“9.28”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通过各位专家的现场解读,让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更多地了解考古,了解家乡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起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
薛新明、田建文、武俊华、赵辉等专家逐一向参观者介绍了遗址发掘、出土遗物等各方面的考古学专业知识,同学们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看到了残缺不全的陶器残片,通过讲解,懂得了专家学者正是从这些海量的、完残程度不一的文物里,仔细地辨识着华夏民族的悠久历史,整理着祖先的灿烂文明。现场的讲解,帮助孩子们理解了文物考古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也让他们明白了一件珍贵文物在经历了数几千年的风雨后,依然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是多么的幸运。
随后在几位考古专家的带领下,来自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雨露工程”的中小学生,步入发掘现场,不仅进行了近距离参观,部分同学还在专家的指导下,亲自动手进行了考古发掘。
参观现场还设置了众多展板,清晰地向公众展示了考古知识、本次发掘的目的成果和“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基本建设”的文物保护方针。
通过这种“展板标语展示+现场参观互动+专家零距离解读”的考古现场开放日方式,拉近了考古工作与普通公众之间的距离,向公众普及文物考古相关专业知识,展示考古人工作中不为人熟知的诸多细节,从而引导大众更多地关注考古事业,激发他们保护珍贵文物、传承灿烂文化的自觉性,更激发了年轻一代对考古工作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