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TA0122号 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燕飞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博物馆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以“博物馆之城”建设 推动“大文旅”发展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博物馆之城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发展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加强博物馆建设,提升博物馆品质,提高博物馆效能,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用博物馆资源讲好晋城文物故事。
目前,我市完成备案登记的博物馆共有9家,其中国有博物馆7家,分别是晋城博物馆(二级博物馆),高平市博物馆、阳城县文物博物馆、沁水文史博物馆、陵川县博物馆、青莲寺古建艺术博物馆、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民营博物馆2家,沁水县沁河民俗博物馆、城区原本博物馆。青莲寺古建艺术博物馆、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为2022年度新备案登记的博物馆。全市共收藏可移动文物9万余件。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博物馆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博物馆数量和质量同步增长
积极推进地域特色类博物馆建设力度。从2022年开始,我市围绕晋城古建古堡、煤铁之乡、神话之源、红色烽火、耕读传家、手工技艺、中医药材、独特景观8大特色,以晋城博物馆为龙头,县级博物馆为主体,以乡村文化记忆展馆、社区博物馆、景区展览馆、非遗展馆及个人收藏博物馆等为基础支撑,利用三年时间扶持培育建设具备晋城地域特色的100家类博物馆,进一步增强晋城文物资源的辨识度。2022年以来,编制完成《晋城市地域特色博物馆发展规划》,青莲寺古建艺术博物馆、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在省文物局完成备案。在此基础上,2022年完成了第一批11家地域特色类博物馆的调研评估和扶持培育工作。2023年完成了第二批42家地域特色类博物馆的调研评估和扶持培育工作。2024年完成第三批42家地域特色类博物馆的调研评估和扶持培育工作。如果加上已经注册备案的本土博物馆,晋城全市已经形成101家博物馆化的文化惠民阵地。
积极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水平。每年定期组织专家对市县博物馆开展文物库房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隐患、阻塞漏洞,确保文物安全。对晋城博物馆实施了提升改造工程,对青莲寺古建艺术博物馆和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实施了抢险救灾工程,对阳城博物馆所在地(国保单位阳城文庙)实施了保护修缮工程,同时还对高平市博物馆的三件馆藏一级文物和阳城博物馆馆藏三级革命文物进行了保护修复,使博物馆文物保护水平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服务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全市各文博场馆不断地探索和拓展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功能,晋城博物馆、高平博物馆开通了网上预约参观。泽州万里茶道博物馆呼应地方社会发展举措,结合大阳古镇景区活动,助力发展旅游经济。晋城博物馆理事会进行了换届工作,通过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逐步体现出多元治理、群策群力模式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成立文物安保大队,主要负责晋城博物馆、青莲寺古建艺术博物馆和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的安全管理工作。
会同市教育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将文物保护利用常识纳入中小学教育范畴,持续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面向学校教育的博物馆服务水平和陈列展览水平,创新性推出“雨露工程”公益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文博知识进校园课堂,培训文物小讲解员,开展文博科普讲座、编撰本土文博教材等系列活动,培养提高了我市青少年对文物保护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连续两年开展80余次雨露工程公益教育活动和“行走的文博课堂”活动,送文化进校园15次,参与学校11所,参与中小学生5000余人次,受到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
持续推进博物馆与旅游、科技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努力构建博物馆资源与相关领域的共融共创、共生共享的行业发展体系。整合盘活全市馆藏文物资源,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策划推出契合时代语境的文物展览精品,推动晋城文物资源、文博机构成为城市表达的“重要窗口”,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
特色展览反响强烈。通过文物调拨、借用、交换等方式形成推出了《汉画像石神话传说专题展》《晋祠博物馆藏折扇扇面展》《民国平定紫砂艺术展》《琉光溢彩—山西特色琉璃专题展》《南太行百年红色旋律记忆展——晋城音乐收藏品陈列展》等一批精品文物展览,其中“南太行百年红色旋律”展览受到全市118家单位、1万余人参观学习,被人民网、澎湃网等10余家网络媒体转载。同时,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还打造了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精品陈列展览,全市博物馆平均每年举办各类展览20 余场,参观人次突破37万人次。
合作力度持续加大。强化与知名高校、院所、企业交流合作、共创共建,与山西美协、晋韵堂合作挂牌成立青莲书画院,打造以古建为题材的书画交流展示平台;与晋艺坊等铁艺企业合作成立“万里茶路晋城铁壶研究中心”,为挖掘、研究和展示晋城的万里茶路和铁壶文化提供了载体;与山西文博集团合作建设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数字化展厅,全景展示了二十八星宿文化,实现了体验化的服务。
宣传展示持续深入。发布了文物闪亮工程《一品青莲》和《星耀海内》专题片,制作了36期包括玉皇庙“二十八宿”、“老张讲文物”等短视频节目,运用短视频开展“云游”,点击量超过8万;持续激发文化创意产业活力,先后推出了“二十八星宿主题丝巾”“红色晋城 英雄太行文具套装”等数十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成立市级文博保护志愿者协会,先后参与文物展览、义务讲解、关爱慰问等活动100余次。其中,文博志愿者特殊教育活动《关爱残疾学生开展爱心教育》入围首届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二、下一步工作推动情况
特别感谢燕飞委员对我市博物馆发展的关心,我局将根据您的建议,加快推动博物馆之城全面发展,特别是打造晋城博物馆引领示范效应。
1.进一步扩大晋城博物馆展示效果。我们将尽快请示市委市政府申请将晋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公用建筑部分划归市文旅局,由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晋城博物馆)统一运营,规划晋城博物馆划分为五大展示区域,太行古堡展示区、英雄太行展示区、古建筑展览展示区、晋城特色博物馆综合展示区、个人收藏捐赠展示区。同时重点推动晋城博物馆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带动各级博物馆发展。
2.筹划晋城历史文化名人展示。2022年以来,扶持培育了三批地域特色博物馆,其中包含了陈廷敬教育展览馆、王国光事迹陈列馆、赵树理展览馆、孙文龙事迹展览馆、王春事迹展览馆等一批晋城名人博物馆。我们将在明年的晋城博物馆展览改造提升中统一规划,重新设计,将我市历史文化名人事迹纳入展览中,同时加快晋城博物馆展览展示数字化提升,把晋城博物馆打造成为传承和弘扬晋城文化的重要载体。
感谢燕飞委员百忙之中对我市博物馆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