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TA0136号 提案的答复
李琳委员:
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演绎传统文化、提升文旅体验具有必然趋势和紧迫性。您的建议为我们突破传统模式、激活古建新生命、打造晋城文旅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清晰路径。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经专题研究,现就落实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深入挖掘晋城古建文化内涵,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开展古建培训班。晋城市2025年5月22日-24日举办“听我讲古建”讲解服务队伍培训班,500余名学员参加此次培训。培训班邀请了多位本地业内专家学者担任授课教师,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课程。课程内容涵盖晋城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风格与特点、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帮助学员们全面系统地了解晋城古建的魅力所在。同时,还注重讲解技巧的培训,包括语言表达、肢体语言、与观众的互动等,以提升学员们的讲解服务水平,让观众能够更好地领略古建之美。
二是与高校展开深度合作。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晋城博物馆)2025年1月获批早期木结构古建筑传统工艺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邀请北京大学周双林教授团队。借助实验数据,为千年木构建筑定制“四季防护方案”。双方现场签约共建科研平台,特聘周教授为学术顾问,标志着晋城文物保护迈入产学研深度融合新阶段。
三是扩大文化受众。2025年3月11日,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走进武警支队,用一座座古堡古建讲述“活着”的历史。通过解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22字方针,让官兵们深刻领悟:守护古建不仅是保护土木砖石,更是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二、创新数字化展示方式,鼓励景区开发沉浸式场景
近年来,晋城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两个转型、文旅先行”的讲话精神,借助数字技术手段推动我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活起来,打开数字时代文化旅游的新局面,努力为晋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当中提供动能。
一是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通过打造全市智慧旅游项目,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持续提升旅游品质和旅游体验。根据省文旅厅要求,充分发挥山西文旅云平台作用,实现景区实时监控功能、景区流量实时监测功能、舆情监测功能、游客画像分析等功能,加强对景区的管理能力,提升我市旅游产业以及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现有17家景区接入(晋城)山西文旅综合监测平台监控,可对接国家文旅部和省文旅厅,便于节假日期间进行应急指挥调度和突发事件实时监控。
二是鼓励重点景区推进智慧化建设,深化“文旅+科技”融合,创新智慧化场景应用,构建智慧化营销体系,扩大文旅品牌影响力。2024年我市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 5G与AR赋能增效》案例、大阳古镇景区《大阳古镇智慧游 提升游客满意度》案例分别被选为5G+智慧数字化应用项目、服务功能便捷化应用项目入选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智慧化景区案例汇编》。
三、深耕文化底蕴,打造特色IP
晋城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我市围绕“二十八星宿”、“皇城相府”沉浸式体验、城市摇滚等热点IP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2024年中秋节期间,我市赴广州大湾区举办了“山西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大湾区首展”暨“沿着古堡游晋城”主题游径宣传推介会,活动吸引了近30万人到场观展,吸引了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中新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等2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活动还引发了大量达人前来观展,小红书,抖音上共推送了500多篇内容,累计曝光量超过6000万。
2025年5月31日至6月1日,两天、16小时、12组出道超30年的殿堂级乐队与音乐人,在山西晋城丹河新城完成了一场被无数乐迷称为“有生之年”的集体重逢。5月31日的主题为“唤醒”,演唱人员分别是:崔健、黄贯中、黑豹乐队、唐朝乐队、面孔乐队、张楚。6月1日的篇章名为“呐喊”,演唱人员分别是:指南针、高旗&超载、地下婴儿、郑钧、谢天笑、汪峰。短短两日之内,这座城市涌入6万名摇滚乐迷。这是晋城建市40年来,从没经历过的。晋城政府协调490辆公交车免费接驳,备好7200个停车位。城里的交警抽调出大量人手到现场指挥交通、维持秩序。2025年是晋城建市40周年,和中国摇滚乐同龄。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煤层气生产基地。如今,建设全国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已列我市入发展战略。
皇城相府的历史,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游览体验。游客不仅可以在实景中感受古代官宦家庭的辉煌,还能通过互动体验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文情怀。定期举办历史文化讲座、古装摄影等活动,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晋城文化旅游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