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教育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晋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发布日期: 2022-12-16 发布机构: 晋城市教育局

一、规划计划

晋师附小三年发展规划(2022—2025)

一、学校现状

(一)基本情况

山西省晋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始建于1945年4月,2000年秋发展为五年六轨制,2003年秋变更为六年六轨制。先后荣获全国“五讲四美 为人师表”活动先进集体、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第四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山西省文明校园、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全国软式棒垒球最佳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发展状况分析

1.外部条件分析

(1)周边环境一般,但外部关系氛围和谐

学校地处老城区,交通不便,服务范围居住人口成分复杂,以老旧小区和醋厂、菜市场等单位为主,外来务工人员密集,家长条件和资源有限。但我校为该范围服务多年,与友邻单位关系融洽,互动良好,外部关系氛围和谐。

(2)生源状况总体一般

学校近几年接收新生,家长以老城区住户、小私营企业主、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对教育普遍不够重视,学历层次较低。虽经近几年努力改善,但总体状况仍旧一般。

2.内部条件分析

(1)办学条件趋于一流

学校占地面积38641平方米,建筑面积9772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4666平方米,运动场地总面积9632平方米,图书室面积为220平方米,目前藏书40100册,;11张阅览台,70个座位的阅览室一个;70台阅览平台的电子阅览室一个;教师和学生用计算机210台,功能室配备齐全,符合国家义务教育办学标准要求。

(2)师资队伍雄厚

我校教职工100人,其中有小学特级教师1名,市名师1名,市名班主任3名,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25名,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年龄结构:30岁至45岁的教师有61人,占了专任教师的58.1%。

近三年,我校教师在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中获奖的有16人;在市级以上的论文案例评比中共有89篇获奖,50篇发表;共有5个课题立项,全部荣获省级奖,共有1个课题结题。

(3)学生综合素质良好

学校学风良好,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在晋城市名列前茅。

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竞技竞赛活动,近三年学校每个学期都在各级各类的体艺、科技、信息技术等比赛中荣获奖项。

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能在学校及周边社区开展力所能及的公益性、服务性、体验性活动。

二、学校发展面临问题

1.生源:学校近几年接收新生,家长中以老城区住户、小私营企业主、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对教育都普遍不够重视,学历层次也比较低。

2.教师:专业能力、综合能力都比较强,但总体自我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惯于执行,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缺乏主人翁精神。

3.没有形成更有针对性的、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教师发展需求的队伍建设模式。省特级教师、名师缺乏,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学骨干缺乏有效引领,课题缺乏理论指导和支撑。

4.学校文化建设积淀不够,主题不够突出,线条过粗。尚未形成规范化、系统化、品牌化的学校文化特色,校园主题文化和价值理念建设缺乏规划。

三、办学思想及目标

1.办学目标:办有底气的教育,做有品位的老师,育有灵魂的学生。

2.办学理念:立足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3.学校办学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推进品牌战略,建成管理科学、队伍优化、特色鲜明、有较大影响力的市一级学校。

4.办学的核心追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5.校训: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6.校风:团结勤奋、求实进取;

7.教风:严谨治教、诲人不倦;

8.学风:勤学善思、乐学会学。

四、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实施策略、推进计划及成功标志

(一)学校管理

1.战略目标

全面改革学校管理模式,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建立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学校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各种议事决策程序,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

2.实施策略

(1)2022年起,构建起以学校章程为依据,以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主体,以党组织监督为保障,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民主参与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严格按章办学。科学设置内部组织机构,完善议事决策机制,推进校务委员会建设,完善教代会制度。

(2)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促进管理走向开放化

未来三年,积极开发家长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3)推进网络化管理,促进管理走向信息化

未来三年,推进统一信息化办公平台,使网络成为常用手段,成为学校师生展示交流的共同平台。

3.推进计划

2023年:各项管理制度的修改完善工作基本完成。

2024年:进一步形成学校和教师自我评价、自主发展机制;继续推进管理者队伍建设和学校开放化、民主化、信息化管理,达到办公管理现代化。

2025年:各项规章制度执行规范化、校园文化建设人文化、崇廉尚洁风气涵养化、师资队伍建设自主化、教师教学风格个性化、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化基本实现。

4.成功标志

(1)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名列市前茅,学生综合素质高。

(2)创建晋城市品牌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3)社区、家长、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高,适应现代学校建设和发展实际的常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体系基本形成。

(二)德育工作

1.战略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精细管理、和美育人、自主发展”的德育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举办“班主任沙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形成管理顺畅、队伍精良、方法创新、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体制。

2.实施策略

(1)实施以国旗教育、少队教育为龙头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完善教师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在学科教师队伍中培养若干位育德意识和专业能力双发展的领头人。

(2)通过一日常规、好习惯等内容,开展以自主阅读、师徒结对、道德讲堂为形式的青蓝教师接力教育。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以特异学生个体群体等为主体的粉色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化培训。

(4)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严格按照《山西省少先队改革方案》精神,落实每周一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德育科研。

3.推进计划

2023年:实施全员德育管理制度,落实学生多元德育评价,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2024年:开展书香校园、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进校园、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活动建设和班级主题文化建设评比,做好特色社团建设,完善特色中队创建活动,成立家长学校,做好心理咨询室和家长学校的创建活动。

2025年:通过培养德育队伍、深化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教育形式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达到一定标准,德育教育成为学校特色和品牌。

4.成功标志

(1)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教育内容丰富。

(2)保持少先队山西省红旗大队,创建德育特色校和家长特色学校。

(三)教学工作

1.领域目标

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继承传统教学常规管理优秀内容的同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过程指导及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形成一整套保障课堂改革顺利推进的教学常规管理体制,开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

2.实施策略

未来三年内,继续推进“5+X”校本主流教学模式,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对有效教学的感悟和探究,引导广大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

(1)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

(2)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教学分析总结会议。

3.推进计划

2023年:通过听课、常规检查、考核、问卷和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创新教学常规管理,带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形成特色课程。

2024年: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形成本校课堂教学风格。拓宽综合实践研究视野,充实综合实践课程教材;开发校本活动课程。

2025年:推出若干教学骨干,举行教学沙龙,开展老中青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赛活动。学校教学资源平台资源丰富,上传、下载频率不断提高。

4.成功标志

(1)《晋城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已由执行内化为习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成为教师自发需求。

(2)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名列市前茅。

(四)教科研工作

1.领域目标

坚持“科研强师、科研提质、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使教育教学管理常规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有机融合,形成人人有小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力争三年内打响具有学校特色的科研品牌。“附小讲堂”常态化开展,教师学术论文、案例发表、获奖占教师总数20%以上,每年都有课题立项和结题。

2.实施策略

继续做好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再围绕这一主干课题,确立一批辅助性课题着力研究,形成一个主干课题覆盖下的系统、完善的课题研究网络。

对学校各级课题进行动态管理,积极推进一线教师课题研究规范化管理进程,保证学校教师做好小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加强研究成果的总结梳理工作。

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好各种校本教研活动。继续完善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把教研组专题研究、学术沙龙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3.推进计划

2023年:落实课题研究的时间、地点、人员,做好《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与实验工作。

2024年: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工作制度,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定期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定期召开课题结题会议,让课题负责人汇报课题成果撰写的进展,保证按时结题。

2025年: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或在省级刊物发表;做好课题研究的考核评价工作;继续编写一定数量的校本教材。

4.成功标志

(1)教师的科研意识高,一半以上教师熟悉课题研究程序。

(2)每学年都汇编《教师论文集》《教师案例集》《公开课教案》《评课稿》。

(3)三年内有课题获市级奖项;有课题结题。

(4)能根据课题的研究方向,编写校本教材,申报精品课程。

(5)参加市级的有关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率占全校教师总数的20%及以上。

(五)队伍建设

1.领域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培训培养工作,强化岗位绩效制,科学制度学校师德建设和考核制度,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2.实施策略

未来三年,我们将着力构建以教师职业生命内涵重建为核心的、旨在激发教师开展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内在潜能和动力的专业合作团队。继续推进相关团队建设,扶持因为有相近的专业兴趣爱好、共同目标而形成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的生活品位和工作质量。

进一步建立公正、公平的绩效评估体系,倡导自由、宽容氛围,促使有更多的名师产生。鼓励教师在权威性的教育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展示评比活动,参加各类教育学术组织,著书立说,以个人名义举办教学研讨活动,保护教师为成名成家而做的一切努力。

3.推进计划

2023年:通过常态化的课堂教学研讨、评选等活动,把教学能手示范课、同课异构公开课,组内公开课等课堂教学打造成常态活动,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024年:实施校本培训特色项目,组建名师工作室,继续开展系列师训活动。

2025年:丰富内涵,扩大名师队伍。

4.成功标志

(1)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2)各学科均有骨干教师,培养2—3名市级或市级以上教坛新秀。

(六)校园文化

1.领域目标

继续实践“和·美”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挖掘环境文化,结合校园活动,开发利用校园,净化、绿化、美化、香化校园环境,建设书香校园,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2.实施策略

精细建设校园文化长廊,营造书香氛围,丰富主题班级文化,挖掘环境文化;深度开展金色阳光体育教育、紫色艺术教育,建设活动文化,深化校园文化的内涵。

3.推进计划

2023年:继续完善校园文化长廊,营造书香校园氛围,丰富社团活动文化。

2024年:深化校园精神文化塑造,营造追求积极向上、勤奋敬业、终身学习的良好精神氛围和价值取向,深化提高教风、学风、校风,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2025年: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内容,树立校园文化品牌。

4.达成标志

(1)形成学校文化品牌,树立学校文化形象。

(2)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和活动文化突出“和•美”主题。

(3)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走在晋城市兄弟学校前列。

(七)学校课程与特色

1.领域目标

形成学校课程建设团队,规划编写学科系列校本课程,能够科学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设计开发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

2.实施策略

通过请课程专家、外出专题培训等方式,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

以软式棒垒球课程、经典诵读课程为基础,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建立校本课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

3.推进计划

2023年:丰富学科特色课程内容,形成特色学科的校本课程。

2024年:探索特色教育的学科渗透,继续开展校本培训,力争开发一到两门学科校本课程。

2025年:新增两到三门校本课程。

4.成功标志

(1)形成规范、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涌现出一批有特长的学生。

(2)学校成为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八)后勤服务与校园建设

1.领域目标

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完善校园文化布置,提升软硬件设施层次,创建平安校园。

2.实施策略

维修塑胶操场,完善教学楼走廊文化,提升文化氛围。完善教学装备,重视信息化建设,争取安装大的一个电子显示屏。    

3.推进计划

2023年:完善教学楼走廊文化、建设校园文化长廊,提升文化氛围,美化校园环境。

2024年:实现职工食堂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2025年:档案管理、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4.达成标志

(1)校园美化、绿化到位。

(2)学校教育教育设施设备达到现代化学校要求,使用和维护良好。

(3)后勤服务,高效运作,师生满意。

五、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规划管理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

1.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武建党

副组长:焦德龙  施二磊  李志国

组  员:李剑白  李  鹏  刘  娜  申利青  赵晋杰

卫莉芸  宋建东

2.项目工作小组

在学校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下,校长全面负责,副校长具体分管,中层执行。

教务处、教研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探索有效教学的评价机制,做好教育教学日常管理。

政教处、大队部:完善德育管理机制,建立德育管理新模式。

教研室:深化课题研究,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办公室: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考勤、职称评定与考核。

总务处: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支持。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

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偏管理行为,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

建立科学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

(四)环境保障

1.外部环境

协调好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社区、家庭的关系,努力争取政策、财力、舆论支持,争取更多专项资金。

2.内部环境

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听取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积极营造和谐奋进的内部环境。

(五)师资保障

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六)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