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这场“青年讲堂”提标更提质!
为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年轻干部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表达水平,促进经验交流与知识共享,营造“以讲促学、以学促干”的浓厚氛围,晋城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创新推出“青年讲堂”活动。3月27日,首期讲堂在市生态环境局成功举办,五位业务骨干登台授课,内容涵盖环境信息科职能解析、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创新、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管理及“人防+技防”协同应用等核心业务领域。
主讲人张鲜花以《环境信息科职能与日常工作全解析》为主题,系统阐述了环境信息科的两大核心工作板块:政务信息公开与网络安全、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在政务信息公开及网络安全领域,她详细介绍了局长信箱管理、政民互动平台建设、政务信息化项目推进、政务数据共享机制以及等级保护备案等关键工作内容与操作流程。
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张鲜花深入剖析了我市构建的大气污染防治精准监控网络,包括空气质量预警研判机制、高值预警的快速处置与流转流程,以及当前配备的“高精尖”监测设备及其工作原理。通过这些先进机制与设备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治理成效。
最后,张鲜花展望了2025年的工作重点,明确将围绕助力晋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这一核心目标,进一步强化数据分析与研判能力,加大日常走航监测与现场排查力度,确保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及各类监测设备的稳定运行与质量控制,为科学治理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与技术支撑。
主讲人王少栋以《人工智能与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结合的思考》为题展开讲解,人工智能(AI)作为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影响着各领域,包括大气污染防治。AI具备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优势,能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助力决策,但也面临就业安全、隐私保护、伦理道德及技术误用等挑战。其发展目的在于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创新、改善生活质量。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当前工作处于瓶颈期,亟需技术革新。王少栋提出几点结合思考:一是加大治理技术研发投入,学习先进地区经验;二是在空气质量监测与企业排放监控上,合理设置网点,确保数据真实,利用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污染问题;三是强化数据分析,通过信息化系统与AI筛选分析热点,结合视频、无人机巡查及现场抽查,提高管控效率;四是实施预测与管控相结合,利用AI分析,进行复盘推演,加快系统迭代;五是在政务服务中引入AI机器人提供政策咨询,办公系统实现智能审核,同时保留人员行政审批,确保准确合规。通过这些措施,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迈向新台阶。
主讲人吕云峰以《如何做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为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一是核与辐射基本常识。核与辐射主要包括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电离辐射涉及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按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分类管理。电磁辐射则来自通讯基站、高压线等设施,通常对人体危害较小。核辐射安全监管主要聚焦于电离辐射。
二是我市辐射环境现状。目前,我市有核技术利用单位281家,涉源单位27家,拥有放射源274枚,射线装置671台,电磁辐射设施包括66座变电站和9491个基站。整体来看,我市辐射环境安全可控。
三是辐射环境安全监管情况。监管工作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核技术利用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做好《全国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的数据质量核查,确保数据完整准确;保障国控点、省控点正常运行,定期检测并上传数据;加强辐射安全防护宣贯,提升公众核安全认知;定期组织开展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确保我市辐射环境安全。
主讲人张浩围绕《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管理》展开讲解,详细阐述了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从前期谋划、项目入库到资金分配等全流程管理环节。他重点解读了中央大气资金管理的相关政策,深入剖析了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储备制度的出台背景、总体要求、入库流程及具体类型与范围,并明确了申报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张浩还针对项目前期谋划中的常见问题及申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细致分析。此外,他还介绍了全市“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的使用情况,通报了今年项目申报的进展,并指明了下一步项目申报的重点方向,为大家提供了清晰的指导路径。
主讲人王卓雅以《生态环境领域“人防+技防”协同管理的基础应用》为题,阐述了当前生态环境管理以人防为主、技防优先的模式。
在工业企业监管中,“人防”程序涵盖从DCS中控平台到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的多个环节,包括资料查阅、表格填报、执法记录制作及政策宣传等。“技防”监管则聚焦于企业端监测设施运行及系统平台的传输、存储、统计、报警等方面,确保数据准确、及时。
王卓雅还分享了个人思考,提出当前企业端安装的技防设施多为事后或终端监管设施,缺乏预警功能。他设想,若能将企业原辅材料、生产和治理过程的相关数据传输至环境部门,通过数据统计和AI大数据分析,提前筛选可能的污染事件,预警企业采取减排措施,将实现事前预警,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效能。这一思路为生态环境领域“人防+技防”协同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
据了解,“青年讲堂”活动旨在通过常态化开展讲学活动,引导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广大年轻干部主动学习、深入思考、总结实践经验,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机关,切实增强机关履职效能。活动采取“每月一期”的常态化机制,每期安排4-5名4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担任主讲人,采用“现场讲座+互动交流+点评”的形式开展,主讲人结合PPT演示、案例分析、视频辅助等方式,围绕自身业务实际,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创新工作等内容开展宣讲。同时由3-5人组成专家点评团,宣讲结束后,从内容深度、表达技巧、台风仪态等维度进行现场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