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实验小学
一、规划计划(学校综合、专项发展规划;学校学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或重点工作任务;各项规划、计划、任务的执行情况、完成情况)
晋城市实验小学第七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8—2022)
晋城市实验小学校创建于1987年,设计规模为五制四轨20个教学班,在校生1000名。1997年扩建为五制六轨30个教学班。2002年9月改制为六制六轨36个教学班。
学校曾先后荣膺“全国绿色学校”、“全国特色学校”、“全国示范家长学校”等光荣称号,2002年以来,连续荣获省级“文明和谐单位”殊荣至今。是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山西省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山西省特色小学,山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山西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长远发展、内涵发展,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分五个部分:
一、学校发展的基础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学校发展目标
四、领域目标、实施策略及推进计划
五、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的基础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14489.5平方米,建筑面积8186.91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1939名学生。在编教职工108名。
二、学校现状分析
(一)外部条件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晋城教育迈上了新台阶,基础教育发展迎来新的机遇。2017年,发布了《晋城教育“十三五”规划》,出台了《晋城市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将深化六项改革,推进六大发展,实施八大提升行动(简称668教育发展提升工程),出台了《关于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简称“两改两提一建立”),为推进现代学校治理,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营造了良好氛围和政策支撑。
学校地处市中心凤翔小区,毗邻城市主干道泽州路、凤台街,紧邻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人社局、文化局、广电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市电视台等行政机关,附近有市实验中学、健健幼儿园、农展馆、文体宫、物贸广场等科技文化设施和场所,方便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实践活动。学校与所属及周边社区在社区活动、敬老爱老等方面互动良好,与友邻单位关系融洽,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办学条件基本达标
学校位置适中,交通便利。校园总体布局较为合理,办公区和教学区连片成体,相对集中。学校有校园广播系统、无线网络和视频监控系统,班班有教学一体机或电子白板等现代化设施;学校各类社团活动室配置齐全,拥有各类艺术、科技等功能教室18个。设有优雅的教师书吧和教师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场所。学校图书馆是省二级图书馆,现有藏书52826册。音、体、美、科学等学科器材和仪器设备均按国家标准配备,设备齐全。
2.生源状况总体良好
学校近几年每年招收一年级学生270-300人,主要以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适龄子女为主,生源比较稳定。家长学历层次和个人素质相对较高,对子女教育普遍比较重视。
3.教师队伍充满活力
学校现有教职工总人数121人,其中在编在岗教职工108人。教师团队爱岗敬业、凝心聚力、相互协作、合力共为,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
①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从年龄结构来看,整个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基本成正态分布。30岁至45岁的教师有50人,占专任教师的46.3%。这个年龄段的教师从教均已达五年以上,进入成熟期,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他们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富有激情、是工作潜能较大的群体。
②整体素质较高。在职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占教师总数的4.6%),本科学历93人(占86.1%),大专学历10人(占9.3%)。中小学一级以上教师50人(占46.3%),初级职称58人(占53.7%)。
目前,学校有中小学高级教师2名,国家级师德标兵1名,省市特级教师3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40名,省级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26人,市级名教师、名班主任6人,形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4.家校共育富有特色
随着学校开放办学的力度不断增大,家长的参与面越来越广。通过家长学校和三级家委会的建立,学校与家长的教育认同进一步增强,教育合力已初步形成,推动了学校的民主管理、和谐发展。初步形成了“结盟、互动、共成长”的格局。
第二部分 面临的问题
一、硬件环境成为发展瓶颈
学校占地面积小,学生活动场地少,各类功能教室、活动阵地不足,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二、软实力欠缺成为短板
1.中青年教师数量优势不明显,部分学科教师短缺比例较大。40岁以下教师41人,占教师总数的38%;50岁以上教师25人,占教师总数的23.1%,年龄结构趋向老化。
2.优师比例虽基本适中,但多数年龄偏大,且不少已担任中层领导或从事其它管理工作,部分因年龄原因也已改任其它学科。优师分布呈现总数多、一线少、部分学科空缺,且年龄均偏大的现状。
3.校园文化主题不突出,相对零散,整体布局没有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深度融合,顶层设计不足,缺乏规划。
三、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校常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一方面是缺失较多,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另一方面是有制度,但执行不规范、力度不够。
四、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1.教师发展的自主性需多渠道提升
在以往的师资队伍建设中,缺乏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教师发展培养的策略和具体措施,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缺乏有效引领。
2.青年教师亟待加强培养
青年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目前我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近四成。近年来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不大,需通过有效途径,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
3.对学校名优教师缺乏有效管理,没有充分发挥该群体应有的引领和传帮带作用。
五、教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开发、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相对薄弱,课改力度不大,课题研究不深,创新能力不强。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发展思路和战略定位
发展思路:以德育为内核,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以创新求发展。
战略定位:致力于推进特色和品牌战略,实现学校管理向学校治理的转变,将学校建设成为队伍优化、特色鲜明、效益显著、有较大影响力的三晋名校。
第四部分 领域目标、实施策略及推进计划
一、学校管理
1.领域目标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基础上,着力实施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打造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努力实现学校管理向学校治理的转变。
2.实施策略
(1)科学设置机构,合理调配人员,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
(2)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
(3)发挥网络优势,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
3.推进计划
2018年: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拓宽师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学校治理渠道,初步建立学校民主管理制度。调整内部机构设置,合理调配管理人员;补充修订管理制度,整合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启动校园OA管理系统,补充完善相关数据,规范档案管理,初步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2019年: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初步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完善校园OA办公系统,初步实现管理现代化、数字化。
2020年: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管理走向民主化、规范化。
2021年:打造数字化校园,管理迈上科学化、一体化新台阶。
2022年:继续完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打造实验小学管理文化。
二、学生发展
1.领域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育人体系,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教育教学工作校本模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推进学校育人水平上档升级。
2.实施策略
(1)创新育人模式,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形成完善的育人工作体制。
(2)提升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深化书香校园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狠抓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3)加强教学质量调控,优化课堂教学,夯实学生文化基础,强化创新思维和学科素养。
(4)加强艺体教育,突出学生个性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全面提高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素质和能力。
3.推进计划
2018年: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深化书香校园建设,建立德育工作培训机制,探索并初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完善文明班级考核制度,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拓展家校共育模式,完善育人机制。
2019年:德育工作培训常态化,深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探索并建立学生发展评价新体系。
2020年:开展育人模式研究,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打造育人工作校本模式;完善学生发展评价新体系。
2021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双轮驱动,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育人工作校本模式。
2022年:总结提高,推进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表彰一批育人工作突出的教师。
三、队伍建设
1.领域目标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以“四有教师”和“四个引路人”为标准,加强师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2.实施策略
(1)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水平,完善教育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强化教师经常化的实践与反思,力争培养德育和专业能力、班级建设和育人能力双领先的领头人。强化师德考核,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创新完善教师晋升长效机制。
(2)强化专业培训,关注教师个体学习与成长。教师通过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设计,学校通过为教师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完善书香校园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立“教育引导,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合理安排使用,鼓励冒尖”原则,采取“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措施,分“高级特级教师”层;省市级“教学骨干”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层,建立相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实施分层管理,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带动、帮扶作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
(3)建设优质、高效,具有品牌特质的教师专业团队。通过激发教师内在潜能和动力,努力打造研究性变革实践的专业合作团队,扶持有相近兴趣爱好、共同目标而形成的教师团队趋向专业化,提升教师的生活品位和工作质量。
(4)通过学术沙龙、学段研讨、专题研究(团队专题、个人专题),小课题研究推进等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完善校本教研活动,加大信息技术前沿理论学习培训,扩大教师阅读范围、提升阅读工程,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科研网络体系。强化对研究成果的理性思辨,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特质与推广价值。
(5)有机融合常规教学与教科研工作,精选题、真实践、勤反思,实施科研课题与常态研究相结合管理策略,定期编辑发行《教科研通讯》,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和成果,传递、交流课改经验,宣传成功案例,树立先进典型,提升理论素养。形成“科科有研究项目,人人有课题成果”的科研氛围,着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实现各学科均有带头人,发挥“头雁效应”的示范带动作用。对质量比较高的课题成果进行提炼、总结、汇编、宣传和推广。
3.推进计划
2018年:拟定《教师队伍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方案》,启动教师分层培训;启动教科研相关活动,规范校级优质课、赛课等课堂教学评比,启动并推进小课题研究,筹划《教科研通讯》相关工作;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启动名师工作室的组建工作;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争取再评选1-2名省级教学能手,1-2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2019年: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方案》,规范课堂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评价常态化;组建名师工作室,启动相同兴趣爱好教师团队建设,强化科研团队建设,评选优秀教科研团队;完善小课题研究工作机制,使更多的教师会以研究的眼光来思辨课堂教学,争取再评选1名特级教师。
2020年:加强校本研训,拓展教师发展领域,推进教师兴趣爱好团队转化为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工作;加强优秀教研团队建设。
2021年:做好课题研究的考核评价工作,深入开展各类课题研究,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推广优秀科研课题,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教科研水平。争取再评选1-2名省级教学能手,1-2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2022年: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争取有1-2项教科研成果在省市推广;30%的教师有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或在省级刊物发表;争创晋城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团队、集体。
四、课程建设与特色发展
1.领域目标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规划编制学科系列校本课程,构建符合本校实际,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优化学校课程资源,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内涵式发展。
2.实施策略
(1)通过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讨,明确课程建设的内涵和价值目标。
(2)分析、提炼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并着力推进;分析校本课程需求,挖掘教师潜力,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并形成校本课程体系。
(3)开设、拓展适合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对其进行分析、提炼、整合,使其成为精品,逐步编制社团活动教材,向校本课程转化。
(4)建立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评价体系;建设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3.推进计划
2018年:分析、提炼、整合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完善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学科课程建设和整合思路,编制校本课程建设计划;围绕学校特色规划学生社团活动,新增2-3个学生社团,编制活动教材。
2019年:完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完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计划编制,逐步推开相关工作;继续推进、整合学生社团活动和编制活动教材工作。
2020年:深入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校本主流教学模式,丰富学科特色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拓展相邻学科课程整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完成学生社团活动教材编制工作。
2021年:梳理总结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全方位推进、实施具有本校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初步形成校本课程新体系。
2022年:形成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实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优选、包装特色精品校本课程,形成地方课程。申报省级拓展类课程。
五、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
1.领域目标
完善学校专用教室配置,筹划建设校史馆、科技馆和教职工食堂。进一步完善充实校园文化内容,着力构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
2.实施策略
(1)完善学校服务保障机制,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整体布局、校园文化布局规划,使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2)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装备,重视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校园。
(3)探索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整体架构学校的办学思路。
3.推进计划
2018年:完善学校服务保障体制、机制;更新二楼微机室,装修书法教室、心理辅导室等专用教室;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建设教工食堂、午休公寓;理顺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
2019年:启动校史馆、荣誉室、机器人创客教室建设工作,逐步更换教室电子白板;美化音乐、舞蹈等功能教室,扩大学生学习、活动场所。规划、编制校园文化整体布局框架。
2020年:完成教室电子白板更换,完成校史馆、荣誉室建设;筹划科技馆、第二科学室建设。启动校园文化新布局建设。
2021年:完成校园文化新布局建设。
2022年:形成完整的、能体现学校特色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校园文化。
第五部分 保障机制
一、思想保障
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党支部要着力发挥引导作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指导工作,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讨论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协调好各方的支持,为学校发展创设优越的外部环境,合理配置资源,积极营造和谐奋进的内部环境,具体实施“五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处室、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管理领导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调整、管理和实施。
1.规划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原晋龙
副组长:王培勇
组 员:常生华 李小军 崔向阳 石 军 李巧梅
贺 荣 赵 丹
2.项目工作小组
在学校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下,根据本规划的工作任务,落实校长全面负责规划实施制,副校长具体分管制,中层部门执行责任制。
行政部门:协调相关工作、制定相关计划、推进工作进度。
德育部门:完善德育管理机制,推进德育工作。
教导部门: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教育教学工作常规化、制度化、科学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科研部门:构建教科研运行机制,组织运作,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技术部门: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为数字化校园提供技术支撑。
总务部门:完善服务机制,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
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五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
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阶段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对行为绩效实施奖惩,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效应。
四、安全保障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本保障。学校安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实施本规划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强化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内涵发展保驾护航。
晋城市实验小学
2017年12月
晋城市实验小学校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稳中求进,围绕《晋城市实验小学第七个五年发展规划》,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发扬建党精神,引领学校发展
(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1.从“七一”庆祝大会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史学习教育进入第二阶段。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讲话的时代意义、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进一步加深对党史的系统把握,更好地继承传统,开创未来。
2.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总结校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经验成果,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全面加强支部建设,提升党员服务群众的强大力量。
3.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继续坚持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际成效。
(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1.扎实开展学习宣传工作。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把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纳入集体学习、组织生活会内容,开展专题学习;在各类培训研讨中,安排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相关内容,推动师生员工对党的教育方针耳熟能详,入心入脑,自觉运用。
2.规范表述党的教育方针。对照党的教育方针规范表述和贯彻落实要求,全面排查清理校园各类标语标识、条幅口号、宣传版面等,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中规范表述党的教育方针。
3.全面检视学校办学理念。对照党的教育方针,总结提炼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校训校风以及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其中与党的教育方针不一致的要及时调整纠正。
4.清理教育评价负面清单事项。对照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全面梳理盘点学校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持续推进清理、规范和修订完善工作。
5.梳理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落实情况。全面梳理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组织修订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以制度促进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党的教育方针。
6.推进构建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开足开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相关学科专任教师配备到位,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教育。
(三)深入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1.认真落实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工作的实施方案》、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在市直教育系统开展整治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渗透蔓延的实施方案》相关文件要求,加强课堂教学和校园管理,净化校园环境。
2.认真落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关于在市直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扎实推进反奸防谍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多层次、多手段、多形式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增强师生国家安全意识。
3.切实加强对课堂、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加强内容审核,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实。
(四)全面加强支部建设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目标,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认真贯彻市委党建四句话要求,提升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2. 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实效,提升支部“标准+特色”建设水平。
3. 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持续深入学习党章和党纪党规,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对标对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纵深发展,强化党员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筑牢党员和党员干部思想防线。
(五)不断巩固文明校园创建成果
在获得全国文明校园殊荣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 继续把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和积淀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责任监督,细化创建指标体系,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创建质量,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
二、坚持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
(一)突出德育实效
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1.课程育人
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作用,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
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等专题教育。
2.文化育人
巩固文明校园创建成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明水平。一是优化校园环境,以校园绿化改造提升为契机加强班级管理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不攀爬围栏、雕像、景观石,不围绕喷泉嬉戏玩水等;二是以孔子雕像落成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育人水平;三是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布局和提升改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四是以阅览室改造为契机,提升阅读课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五是决定编纂校史,启动校史馆建设,充分发挥本校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和激励功能。
3.活动育人
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1)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中秋、重阳、教师节、国庆节、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建队日、抗美援朝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2)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严格升挂国旗制度,坚持每日升挂国旗,每周一及重大节日活动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继续开展国旗下宣誓、国旗下演讲等活动。
(3)开展队活动。开展“红领巾爱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先队员的希望要求。开展“四史”教育,讲好“四史”故事,讲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故事。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统文化进校园”“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体验等活动。定期组织大队会、中队会、小队会、队委会、队课和主题队日。健全少先队荣誉激励体系。强化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好“开学第一课”。一年级学生开展队前教育。完成少工委、班队委换届工作。
(4)开展社团活动。加强体育、艺术、科技等各类学生社团建设,创造条件做好学生社团经费、场地、活动时间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4.实践育人
坚持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相结合,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类实践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十月份组织五、六年级开展为期一周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劳动实践,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5.管理育人
一是认真落实教育部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省教育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十项举措”以及市教育局的相关要求,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各方责任,制定工作方案,出台相关规定,确保“五项管理”“十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是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省市相关要求,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继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全体教职员工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全员育人水平。举办“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关爱特殊群体,做好特殊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6.协同育人
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各项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发挥好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作用,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制度,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继续开展“故事爸妈进课堂”“爸妈听我讲故事”“魅力家长进课堂”等系列“家长进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全国家校共育平台,组织家长定期学习,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
联合综治、公安、司法、文化、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发挥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助力我校全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提升智育水平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
继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深入把握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针对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好基础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注重加强实验教学与多学科融合教育、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不断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
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按照规定开设书法课、写字课。深入实施经典诵读工程和推普周活动,组织参加省市各类比赛。
(三)强化体质健康
开齐开足体育课,规范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着力做好体育“一校一品”工作,认真开展体育社团各类活动,组织召开本学期秋季田径运动会和班级足球联赛。
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保护学生视力,不断降低近视率。
(四)增强美育熏陶
进一步提升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学段有机衔接、课内课外深度融合的美育体系,聚焦教会、勤练、常展,深入推进美育教学改革。开展好艺术社团活动,做好美育“一校一品”工作。
(五)提高劳育品质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引导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培养学生诚信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意识和品质。
三、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方式
全体教师都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聚精会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注重落实核心素养。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教学和个别指导。组织开展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培育、推选一批优秀教学案例。
(二)加强教学管理
严格落实《晋城市实验小学校教学管理规程》,周密制定学校教学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精准分析学情,科学制定个人教学计划,针对本学期时间段的实际不断优化教学环节。
开齐开足开好三级课程,加强课程实施日常监督,提高课程质量。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思维碰撞、资源共享。
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一年级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做好我校与健健幼儿园幼小衔接省级试点工作。
(三)完善作业考试辅导
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分类明确作业总量。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
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从严控制考试次数,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
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不断拓展学有余力学生学习空间。按照相关要求,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
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充分运用“优教”平台,促进教育信息化与因材施教深度融合。及时更新晋城市教学科研平台的学校空间及学校资源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不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五)健全质量评价监测体系
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建立监测平台,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
(六)发挥教研支撑作用
树立“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的教研理念,采用集团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等方式,开展一周一教研活动。健全学科组教研制度、年级组集体备课制度及听评课制度,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深入开展不同层面的各学科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充分运用说文解字读本开展说文解字教学研讨活动,针对各学段的特点,继续开展古文字课堂教学活动。
本学期拟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鼓励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七)推进集团化办学
树立“合作共享,和谐发展”理念,遵循“加强统筹、尊重个性、合作发展、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继续加强集团内文化创建、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师研训等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狠抓师德师风,提高师资力量
(一)夯实师德师风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工作责任,规范师行,提升师德,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四有”好老师。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培育体系,落实师德常态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培塑师德典型,教师节开展表彰活动。深入开展师德评议工作,完善师德档案,夯实师德师风考核工作。
(二)提高教师育人水平
开展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改进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继续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开展校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五、加强校园安全,提升办学水平
1.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
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关于2021年秋季开学工作相关要求,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任务,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学校各项工作协调机制,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防控。
深入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秋冬季流行病、传染病防控紧密结合,做好疾病防控、学生近视防控和心理辅导等工作,确保全体师生健康与安全。
2.持续做好安全专项整治和“三零”单位创建工作
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全市教育系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持续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和“三零”单位创建工作,不断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我校安全风险防控、隐患治理、安全管理工作整体能力和水平。
3.创建平安校园
推进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要求。坚持领导带班制度和教职工安全巡查制度,切实推进校园安全防范建设。定期召开安全会议。
提升校园“三防”建设水平,加强学校安保人员的聘任与管理,加强学校“一键报警”装置的管理和使用。建立部门联动的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机制,及时消除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
加强消防安全和各类应急演练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专题活动,深入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健全安全长效机制,确保学校平安、师生安全。
新学期,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迎接挑战,谱写新篇。
2021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