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TA008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10-22 发布机构: 晋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民盟晋城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大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就业优先战略决策部署,坚持把稳保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优先政策,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广泛拓展就业渠道,推动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就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及省委省政府意见,研究制定我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联动各行业部门和各县(市、区)进一步落实落细就业支持政策,推动就业政策与产业、经济等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同时大力扩展就业补助资金支出项目与范围,用好用足税费减免、企业吸纳就业资金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政策工具,支持鼓励企业稳岗扩岗,吸纳农村劳动力,发挥就业资金促就业、稳就业的支撑作用。

二是扩大就业容量。聚焦“1+5”现代产业体系,结合以工代赈项目用工需求,着力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挖潜扩容就业岗位,支持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在新质生产力、能源、文旅康养、重大项目工程、民生服务保障、城乡基层等领域,累计开发各类岗位9.56万余个,全力稳存量、扩增量、防变量,保障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常态化开展“10+N”公共就业服务活动,聚焦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民营企业等重点群体,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职引未来”“民营企业服务月”及“晋城就业”抖音号、“晋城人才网”视频号等线上求职招聘。截止6月底,开展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招聘活动166场,达成就业意向2.44万余人。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紧紧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和结构性矛盾问题,广泛开展紧缺职业工种信息征集,聚焦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今年将开展补贴类培训2.6万人。大力支持劳务人员参与以工代赈项目,整合59家社会培训机构、60家技能评价机构及技师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力量,根据以工代赈用工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旅康养等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务群体劳动技能,实现就近就业增收。持续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师工作站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完善市场化培训为主导、行业企业自主培训为主体的技能培训供给体系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四是加强组织输出。充分发挥杭州卡费诺等省外出务工就业服务站的作用,常态化与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沟通对接,动态发布省外用工信息、精准收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出行需求,避免盲目外出。春节前在农民工返乡返岗较为集中的客运站点设立农民工服务站,提供政策宣传、务工需求摸排登记等服务。依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机构,积极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开展劳务协作对接,充分发挥“棋源叉车工”等3个省级劳务品牌和“濩泽厨工”等8个市级劳务品牌在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扩大有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劳动者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发送省外务工人员2000余人次,专车10余辆,成功将我市务工人员输送至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就业。

五是健全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下基层,不断增强就业服务农村劳动力的精准度和可及性。市级层面:高标准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产业园,集成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维权服务功能,为劳动者提供一站式综合就业服务。县级层面:公益性零工市场实现县县全覆盖,实现“零工不再站马路、就业服务有温度”。乡镇层面:在全市77个乡镇(街道)建立就业服务站并配备3名工作人员。村级层面:巩固提升“就业社保服务社区村村全覆盖”民生工程,建立1790个社区(村)就业服务网点,方便老百姓在家门口找工作、寻零活。扎实开展重点社区就业帮扶行动,在182个重点社区配备就业服务专员,做好针对性就业帮扶。

六是强化劳动保障。加强对各用工主体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促进劳动者报酬合理增长。督促落实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政策,将原来的一类地区(城区、泽州、高平、阳城、沁水)、三类地区(陵川)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2150元、1950元。市县两级均成立就业促进劳动保障工作专班,重拳出击治理欠薪欠保案件,努力维护每一名劳动者劳动权益,在全市营造公平良好的就业环境。

今后,我局将因地制宜,继续通过优化提升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挖潜各级各类就业岗位,广泛开展紧缺职业工种征集培训,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制度,维护劳动者权益,努力为全市稳保就业做出人社贡献。

感谢您对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负责人:

承办人:张宁波

联系电话:19103561319


晋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77日